第31节
作者:
更俗 更新:2023-03-18 03:50 字数:2058
陈寻想来这制钱应是沧澜之物,也不知道派多大用处,连用皮囊贴身收好。
此外就是古雷的趁手兵器,这杆长矛看着不像凡物,六尺长短,矛锋就有三尺,两边开刃,锋利异常。
矛杆看着像木,但入手极沉,坚硬无比。
整杆长矛,怕有上百斤之重,绝非蟒牙岭蛮荒部落能有的神兵利器。
陈寻心想那些沧澜人,出现在黑山部,总不可能无缘无故,这杆长矛或许也是他们送给黑山部的。
总之,以前两族争斗,陈寻没看到黑山部蛮武有这样的神兵利器。
黑山部族人是乌蟒的四五倍,蛮武人数却只与乌蟒相当,但要早多出几柄这样的神兵利器,只怕是早就动手将乌蟒赶出蟒牙岭了。
陈寻直觉身后冷风嗖嗖,转回身就见两头毛色发亮的青狼,不知何时悄然逼来。
青狼凶残,又长有一身铜头铁骨,十分难缠。
陈寻拾起巨矛,将古雷的尸体踢向青狼,转身往密林外逃走。
好在得到一具尸体进食,两头青狼没有追出来,陈寻沿原路摸回到溪谷边缘,见古山果然还瘫坐在远地,正冲密林这边张望。
古山虽然双足已废,但就算瘫坐在那里,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陈寻暗感可惜,他现在手里没有一把趁手的大弓,不然就可以优哉悠哉的站在远处,一箭箭的将古山射成刺猬。
陈寻悄无声息的往溪谷的上游走,悄悄的洇渡过石溪,又沿着相对稀疏的树丛再悄悄的往下游摸去。
看着离瘫坐古山剩不足三百米时,陈寻就具相蛮魂,然而就在他气息收敛的一瞬时,听力倍增的双耳,就听到古山身后树藤中有细微的人语。
“没必要这么认真吧,古雷肯定在密林里将那小子杀死了。”
“不,古雷真要能杀死那小子,必定不要用这么长的时间。你我宝弓在手,都没有十足把握射杀青眼雕,那小子赤手空拳就将青眼雕打得垂死,十三叔也说他的修为,在你我之上。即使放眼整个沧澜,也要算天纵之才。”
“操他娘的天纵之才,等他死在小爷的弓下,看他还才个屁。”
这两人的声音听上去异常的熟悉,就是昨夜在南面树丛遇见的那两个沧澜贵族少年。
陈寻暗暗心惊,万万没想到古山瘫坐在原地不动,竟然是诱杀他的毒饵。
更没有想到那两个沧澜贵族少年,随从不带,只身返身回到溪谷,竟然也是为了杀他,甚至还与黑山部的蛮武古山合谋,躲在暗处阴他。
古辰、古护派人过来杀他,还情有可缘:
黑山部与乌蟒部已成死仇,谁都不能容忍对方部族有新一代的天蛮问世,像宗凌、宗崖、南溪这些资质出众的乌蟒新秀,从来都是跟着南獠、宗桑他们出寨,就是防备在他们成长起来之前,被黑山部的蛮武劫杀。
沧澜这个小贱货,为何要置他于死地?
难道就因为不满那名青甲武将夸他资质过人?
这狗屁世道真没有什么道理好讲!
第二十一章筑基六重
(第三更了啊,大家的点击、红票呢!今天还想不想第四更、第五更?)
陈寻收敛气息,朝那两名沧澜少年的藏身处摸去。
他们虽然精擅藏踪匿形之道,但奈何缺了一些耐心,要不是他们藏在暗处说话,陈寻也许逼近到三五十米之内,才有可能发现他们,到时必少不了一番苦战。
陈寻从古雷身上搜得两粒丹丸,但他强行施展逆鳞的消耗过大,周身气血几乎都抽噬一空,两粒丹丸远不能弥补消耗。
他此时的身体还很疲弱,勉强斩杀古山可以,但让古山再添两名生力助手,真是相当勉强了。
虽说那两个沧澜少年,修为都不如他,但身穿宝甲,手持宝弓,都玄奥难测。
他想斩杀这两个沧澜少年,只能趁他们不察,潜近袭杀,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杀他们一个人仰马翻。
乌蟒与黑山已成死仇,斩杀黑山部的蛮武古山、古雷,陈寻心里一点没有负累,也不怕黑山部事后能找乌蟒寻仇。
只是这两名沧澜贵族少年,身份不凡,杀了他们,后果就严重了。
不要说那个青甲武将跟那头黑色鹏鸟了,昨天那六名披甲武士,就足以将乌蟒寨踏平灭绝。
要杀,就绝不能留活口;杀之后,还要毁尸灭迹,绝不能让沧澜的人查出丁点痕迹。
陈寻思虑再三,还是没有把握不留一点痕迹,便悄然往远处退去。
就在陈寻躲回到溪头的树丛里,蹲身想继续观察下游动静之际,有三道身影从北面的树丛掠出,为首正是昨夜赠丹丸给他的沧澜武士葛异。
陈寻暗暗心惊,庆幸没有贸然袭杀,不然他在葛异等沧澜武士手下,绝没有幸存的道理。
葛异虽然给他的感觉,还没有深怖难测的地步,但综合战力必远在宗桑、南獠等人之上。
就见葛异等沧澜武士,走出树丛,看了坐在溪畔的古山一眼,就往那两少年藏身处走去,揭开树藤,厉声说道:“十三爷令你们,立即跟我回去。”
那两名沧澜少年一脸不忿的扯落身上伪装的藤草,气愤说道:“那小子劫杀黑山部的蛮武,我们苏氏既然与黑山部结盟,怎可坐视不理?”
原来是这两名少年出身沧澜之主苏氏,陈寻心想刚才幸亏没有出身,不然杀了人,就有可能给乌蟒带去滔天之祸。
但听那阔眉少年的话,陈寻心里又生疑虑:
苏氏是沧澜之主,方圆三四千里的沧澜荒原,诸部族皆受苏氏节制,不要说那个青甲武将了,就葛异等数人,也能将黑山部踏成平地,苏氏怎么可能跟小小的黑山部结盟?
事出诡异必有妖啊!
葛异与左右交换眼色。
“你们想干什么?”阔眉少年见葛异神色有异,厉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