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有备而来
作者:闪烁      更新:2023-03-03 19:12      字数:3162
  上半夜,双方相安无事。
  虽然下午的时候,顾祝同考虑过用第32舰队前去截击美军第72舰队,但是他最后放弃了这个想法。主要就是,第32舰队的部署位置较为靠后,而且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在五百公里以内。即便在当天中午,顾祝同已经能够肯定美军第72舰队将开赴中途岛,第32舰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开赴战场。
  出现这种情况,显然与顾祝同对战场局势的判断有关。
  主要就是,顾祝同压根就没有想到,刚刚组建的第72舰队会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单独杀入战场。结果就是,顾祝同更重视第71舰队在白天构成的威胁。在他看来,如果低估了第71舰队,肯定会遭受惨重损失。换句话说,如果他把第31舰队与第32舰队都放在中途岛附近,那么在二日下午,肯定会集中力量攻击第72舰队。在这个时候,如果第71舰队突然杀了出来,那就不那么好看了。即便第71舰队攻击的不是战斗舰队,也会使登陆舰队受到威胁。
  为此,顾祝同就必须扩大防御范围,也就得让第31舰队与第32舰队拉得更开一些。
  受此影响,他错过了在二日下午拦截第72舰队的机会。
  当然,这算不上大问题。
  二日夜间十一点不到,第33舰队就机动到了中途岛东南大约两百公里处,并且派出了执行侦察任务的战舰。
  第33舰队有八艘轻巡洋舰,足以监视第72舰队可能出现的所有方向了。
  只是,罗成刚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第72舰队也有数量众多的轻巡洋舰,而且美军轻巡洋舰的战斗力明显强于中国海军的轻巡洋舰,此外第72舰队还有可能让重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
  可以说,在整个大战期间,美军的轻巡洋舰都保持着足够大的优势。
  美国参战初期。担当主力的是在大战爆发前建造的“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这种标准排水量接近一万吨,配备了十五门六英寸舰炮,最高航速超过三十二节的轻巡洋舰,几乎把“华盛顿条约”规定的条件用到了极限。只是,这还不是美国海军在大战期间性能最为出色的轻巡洋舰。
  到一九四四年初,美国海军轻巡洋舰的主力已经是大名鼎鼎的“克利夫兰”级了。
  事实上,在美国参战之后不久,“克利夫兰”级的首舰就已服役。只是在随后的两年之内。大部分“克利夫兰”级的订单被修改成了轻型航母,因此导致“克利夫兰”级的建造进度并不快。到一九四三年底,美国海军总共接收了九艘“克利夫兰”级,连在战斗中的损失都补不上。只是,因为之前建造的大部分轻巡洋舰都在战斗中损失掉了,所以“克利夫兰”级成了美国海军的主力轻巡洋舰。
  当时,编在第72舰队里的八艘轻巡洋舰中,就有四艘是“克利夫兰”级。
  严格说来,“克利夫兰”级是美国海军在不受“华盛顿条约”限制之后,建造的第一种条约后轻巡洋舰。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其标准排水量突破了一万吨的限制,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将近百分之二十。有趣的是。美军并没有用增加的排水量来增强火力,与“布鲁克林”级相比,“克利夫兰”级的火力反而有所降低,即主炮减少到了十二门。只是,其副炮的数量由八门增加到了十二门,而且都是mk12型五英寸高平两用炮,因此“克利夫兰”级的防空能力大为增强。“克利夫兰”级增加的排水量。主要用来解决“布鲁克林”级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用于提高战舰的综合作战能力。比如,舰体就重新设计。防护性能与抗沉能力都大幅度增强。又比如,“克利夫兰”级是美国海军中第一种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安装雷达的轻巡洋舰,而且专门留出了安装雷达的位置,在舰体内设置了雷达操作室,并且增大了发电机的功率。
  事实上,“克利夫兰”级还是美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的唯一的轻巡洋舰。
  原因很简单,后来的“法戈”级与“伍斯特”级沿用了“克利夫兰”级的舰体,只是针对“克利夫兰”级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小的改进,“伍斯特”级则主要换上了射速更高、更有利于防空作战的mk16型六英寸舰炮。也就是说,可以把这两种轻巡洋舰看成是“克利夫兰”级的改进型。
  如果在中国海军中,这两种轻巡洋舰将成为“克利夫兰”级的后继批次。
  把“法戈”级与“伍斯特”级算上,“克利夫兰”级还是大战期间,全世界范围内建造数量最多的轻巡洋舰。
  由此可见,“克利夫兰”级的初始设计非常优秀。
  相对而言,中国海军的轻巡洋舰就差得多了。
  更要命的是,美军往往会让重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这一点,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屡次发生。主要就是,中国海军有数量众多的防空巡洋舰,而在夜间,防空巡洋舰往往会被派去执行侦察警戒任务。
  显然,如果执行侦察任务的是轻巡洋舰,在遭遇了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之后,恐怕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要知道,就算防空巡洋舰的防护算不是和出色,也能够在通常交战距离还是应付轻巡洋舰级的主炮火力。相反,在任何距离上,哪怕是最好的轻巡洋舰也绝对挡不住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的直接攻击。
  如果执行侦察任务的是重巡洋舰,那就不一样了。
  虽然重巡洋舰的防护并不比轻巡洋舰出色,照样会被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击毁,但是重巡洋舰的火力凶猛得多,在遭遇防空巡洋舰之后,其八英寸主炮在绝大部分距离上能够干掉防空巡洋舰。
  这次,莱特就派出了重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
  当时,莱特总共安排了四支侦察编队,每支编队里有一艘重巡洋舰与一艘轻巡洋舰。按照莱特的部署,轻巡洋舰在前方执行侦察任务,重巡洋舰跟在后面五公里处,在必要的时候负责为前方的轻巡洋舰提供炮火支援,掩护轻巡洋舰撤退,或者是协助轻巡洋舰突破敌人的拦截。
  可以说,这是一套非常独特的侦察战士,不过莱特并非其创始人。
  事实上,莱特是从英国皇家海军那里学来的。
  虽然在大战期间,航空侦察发展迅猛,在太平洋战场上是主要的侦察力量,但是英国皇家海军早就发现,侦察机不可能取代侦察舰。主要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主战场不在太平洋上。
  在北大西洋,特别是北海上,经常出现持续数日、甚至是数十日的恶劣天气。糟糕的天气状况,对侦察机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某些极端提前状况下,侦察机别说执行任务,甚至连飞行安全都成问题。这样一来,英国皇家海军就不可能依靠侦察机来寻找那些前往北大西洋的破交战舰。
  事实上,即便在天气良好的时候,侦察机的作用也不是很大。
  这就是,德军的破交战舰往往会在夜间航向,在天亮之前进入挪威西部的某座海湾里面躲避英军的侦察机。因为挪威西部有数百处海湾,所以英国皇家海军的侦察机不可能在一个白天里搜索所有海湾。此外,德军还在某些海湾附近部署了高射炮,或者是用战斗机掩护躲在海湾里的战舰,使得英军的侦察机根本无法靠近。
  受此影响,英国皇家海军格外重视侦察舰,也格外重视侦察战术。
  早在一九四一年,英国皇家海军就总结出,必须在侦察舰后方不远的地方安排一艘火力强大的战舰。这样一来,侦察舰在发现了德军的破交舰之后,就能得到及时支援,避免让德舰溜走。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支援,火力薄弱的侦察舰根本不可能咬住德军的破交舰,也就不可能进行拦截。
  打到最关键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甚至动用快速战列舰充当侦察舰的支援舰。
  在拦截“德意志”号的战斗中,“乔治五世”号就在侦察舰后方,并且及时赶到,才成功击沉了“德意志”号。如果当时“乔治五世”号没在附近,“德意志”号完全有机会干掉英军的侦察舰,赶在“乔治五世”号到达之前逃走。
  虽然第72舰队的对手不是破交舰,但是实质上差不多。
  这就是,如果中国舰队用防空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那么在遭遇之后,前出的轻巡洋舰肯定需要及时的火力支援。如果得不到支援,轻巡洋舰根本没有机会突破由防空巡洋舰组成的拦截线,也就不可能发现中国舰队。
  要知道,侦察舰肯定不会在舰队附近活动。
  只有让侦察舰突破敌人侦察舰的拦截,才有机会找到敌人的舰队。
  莱特做了特殊安排,罗成刚却没有做任何安排,他派出的八艘轻巡洋舰都单独活动,根本没有支援力量。
  事实上,罗成刚从来没有想过让防空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