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屈人之兵
作者:碧霄2466      更新:2023-04-11 19:29      字数:8354
  ——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德妃乌雅氏在永和宫突然薨逝,死因不明,朝野内外争议纷纷。
  青鸾已经三天没有见到胤禛了,宁寿宫德妃的梓宫前,此时也没有胤禛的影子,自德妃殁了后,胤禛每夜都在梓宫旁守灵,哀悼,此刻却不知他去了哪里?青鸾心里隐隐有些担忧。胤禛与德妃的母子恩怨,她素来知晓,只是这一回这德妃去的突然,令众人措手不及,坚强冷酷如胤禛,只怕也一时难以承受这种打击。
  青鸾身着丧服,和其他宫廷女眷一道跪在皇太后的灵位前,此时,她抬起头,默默地望向殿外,那里,晦暗如潮的天空下,宽阔的御道上,百官素缟,也静静地等待着。
  皇上,你到底在哪里?
  青鸾垂下眼睛,胸中五味杂陈,这时,宫女莲香忽然从身后挤了过来,附耳道:“娘娘,殿外有人找你。”
  青鸾回眸,诧异的目光。
  莲香的脸色有些苍白,似乎很是焦急的样子。
  青鸾冲一旁的伊兰颔首示意,起身跟着莲香走了。
  来到了殿外一处僻静的角落,只见一个清瘦矮小的小太监正躲在柱子后面,东张西望着,在看到青鸾的瞬间,小太监的眼睛亮了亮,连忙跑上前施礼。
  青鸾连忙道:“不必行礼了,起来吧。”顿了顿,又不解地道:“你是何人?找我所为何事?”
  小太监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抽噎着,无比伤心地哭诉道:“娘娘,奴才求您了,你快去救救蓝格格吧,她快死了。”
  蓝格格?青鸾的大脑迟缓地转动着,仿佛被岁月的巨轮用力碾压过一样,空白而寂静,许久才后才恍然想起来,是,是蓝齐儿吗?
  “她怎么了?”青鸾喘了口气,瞪大了眼睛。
  “蓝格格小产了,大出血,已经快不行了。”
  青鸾的眼底闪过一丝窒息,紧张地道:“如何会这样?传太医了吗?”
  小太监摇摇头:“奴才哪里请得动太医?娘娘,你快去瞧瞧吧,她真的不行了。”
  青鸾定了定神,吩咐道:“你只管去太医院找傅太医,就说是本宫差你去的。”
  小太监愣了愣,大声道:“奴才这就去。”说完,转身跑了。
  青鸾看了看身旁的莲香,颤声道:“走,带我去蓝齐儿住的地方。”
  ——
  寅时已过,疾风吹过树梢上的白灯笼,胤禛孤身来到了空荡荡的永和宫,环视四下,一个人也没有,安静得仿佛从来没有人住过。
  他悲寂的目光一一扫过屋子里额娘用过的物件,瓷枕,帷帐,铜镜,手炉……
  少顷,他缓缓抬起手来,扶住屋子中央那根柱子,眼睛往下一瞟,柱子根部的血迹斑驳可见。
  嘴角古怪地扯了扯,胤禛忽然原地乱走了几步,呵呵地冷笑起来,仰起头越笑越大声,不知不觉间却泪流满面,止不住浑身发抖着,在一片寂静的晨光中,他了无生气地跪倒在地,跪在那根染血的廊柱前。
  屋子外面,有一个携着包袱的老嬷嬷经过,看到皇上这个样子,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胤禛泪目回头,失魂落魄地看着来人。
  老嬷嬷见到胤禛却没有行礼,只是喃喃自语道:“天底下,哪有当娘的不疼自己孩子的,永和宫的这位娘娘早些年为了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吃尽了苦头,奈何自己在后宫里位份卑贱,只能疏通下人偷偷摸摸地去看那孩子一眼,可每次她满怀欣喜的去看孩子的时候,那孩子都管当时的皇贵妃叫额娘,她夜不能寐,终日以泪洗面,渐渐地,去的次数多了,心也就冷了,直到生下第二个孩子,她孤独的脸上才有了笑容,她是个苦命人,也是一个好额娘,她这一生,生了两个让她骄傲的孩子,可这两个孩子却因为皇权自相残杀,她到死都是睁着眼睛的,她放不下自己的孩子,可她也不知该如何面对她们……”
  胤禛的身躯微微发颤,眼睛低垂着,豆大的泪珠一颗一颗砸落在地板上。
  老嬷嬷说到最后,痛心地摇摇头:“罢了罢了,人已死万事皆空,但愿来世,她能和自己的孩子相守一生。”
  胤禛跪在那里,双手扣在地面上,头越埋越低,像一个孤立无援的孩子。
  “嬷嬷,你要去哪里?”少顷,他泪眼朦胧地问。
  “老奴伺候了娘娘一辈子,现在娘娘去了,宫里再无老奴容身之处,老奴自请出宫养老,还忘皇上恩允。”老嬷嬷的声音沧桑而坚定。
  “你走吧!”胤禛启唇,低不可闻地道。
  “老奴谢过皇上!”老嬷嬷屈膝福了福,佝偻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斑驳的晨风中。
  胤禛慢慢抬起头来,一动不动地盯着宫门口的方向,这时,恍若有一缕幽蓝色的身影缓缓靠了过来,来人云髻高挽,面目慈祥,温婉含笑,像极了儿时记忆中的额娘。
  她在漫天的光雾中缓缓走来,迷离地微笑,定定地向他伸出手来。
  胤禛大睁着眼睛,干白的唇角噙着失神的泪水,簌簌膝行上前,探出双手来,想要紧紧拥抱住他此生渴望已久的温暖。
  然而,额娘并没有拥抱他,有一个小小的身影从旁边跑上前,额娘一把抱住了那个孩子,笑着笑着,心满意足地闭下了眼睛,仿佛不会再看其他人一眼。
  那是,那是十四弟。
  胤禛的心仿佛坠入了黑暗的无底深渊,眼前的幻想也忽然一阵风似的消失了,他呆呆地跪在那里,眼睛里的泪水瞬间燃烧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大片大片的死静。
  ——
  凛冽的狂风扫过地面上的落叶和尘土,密集的乌云遮住了天边的一轮残日。
  咸安宫外,青鸾面色匆匆而来,却被守在宫门外的侍卫拦住。
  “娘娘,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请娘娘速速回宫。”侍卫拱手示意,语气不亢不卑。
  “让我进去,皇上那边我自有交待。”青鸾正色道。
  “没有皇上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擅入,请娘娘恕罪!”侍卫再度颔首,态度异常坚决。
  青鸾咬了咬牙,急声道:“你可知这里面住的是谁?他们一个是皇上的二哥,一个是皇上的义妹,若他们有什么闪失,你担待得起吗?”
  侍卫面露迟疑,顿了顿,又定声道:“不得旨意,奴才不敢让娘娘进去。”
  青鸾猛吸口气,想要发难却强自忍住,半响,沉住气道:“好,你等着,本宫这就去请旨,你最好祈祷,在本宫回来之前,这宫里面的人能安然无恙。”
  青鸾转身欲走,却突然听到咸安宫内传来一阵阵痛苦的哀嚎声。
  “蓝齐儿,蓝齐儿!”
  侍卫闻声色变,复又抬起头,为难地看着青鸾。
  青鸾又是焦急又是愤怒,叱责道:“还不快开门。”
  ——
  辰时三刻,天空拨云见日,十四阿哥胤禵受诏回京进宫,前来见皇太后最后一面,他静静地站在梓宫前,居高临下地瞻仰着德妃的容颜,脸上竟没有一丝表情,看不出任何悲喜。
  殿外的大臣们身着厚重丧服,个个汗流浃背,不时擦擦汗,不时翘首观望。
  以胤禩为首的四位总理大臣也静静地等待着。今日此时,应恭移皇太后梓宫至景山寿皇殿供放,群臣等待着送葬,却不见万岁爷的踪影。
  也不知等了多久,雍正一身白缟,目光萧索而宁静,终于慢吞吞地走了过来,百官齐齐翘首。
  雍正穿越众人,一步一步地走到灵堂里,与胤禵麻木的目光短暂相接,又投向一旁的礼官。
  礼官反映过来,随即高声宣道:“起驾!”
  巨大的棺椁抬起,百官缓缓而行,雍正行走在一片哀乐声中,薄薄的唇边却连连闪过冷笑。
  ——
  咸安宫内,入眼的满目疮痍,荒凉而破败。
  青鸾在侍卫的陪同下,慌慌张张地奔入室内。
  简陋不堪的屋子里,只有几个空荡荡的瓦罐,七零八落的倒在一旁,蓝齐儿躺在墙角的床榻上,双目闭合,无声无息,被单上一大摊殷红的血渍,胤礽握着她一只手,痴痴呆呆地瞧着她,不似方才的嘶吼发狂,此刻的胤礽平静极了,安静极了,没有了以往的傲气,也没有了以往的矜贵,只剩下一团虚弱的身影,一动不动地跪在那里。
  窗外透进来凄白的日光。
  青鸾心跳砰砰着,一步一步地走上前去。
  床榻上的蓝齐儿面无血色,已然没有了气息,青鸾摸了摸她的手臂,冰冷极了,那种冷意渗透到她的手指,又通过指尖传递到她的心脏,冻结了她的所有呼吸。
  “二师姐。”青鸾很小声地呢喃着,猛地捂住嘴,害怕自己哭出声来。
  胤礽呆呆地回过头来,看了看她,脸上却挂着失神的傻笑:“有人来看我们了,蓝齐儿你快醒醒啊,皇阿玛派人来看我们了,我们有救了,你快醒醒。”
  他轻轻撼动着蓝齐儿的身躯,对方却没有丝毫回应,安静得仿佛熟睡一般。
  胤礽痴痴地笑着,抓起她一只手,在自己脸颊上摸索着:“你看吧,我就说只要皇阿玛活着,就绝不会亏待我们,皇阿玛是真心待咱们的,只要有他在,咱们就会衣食无忧。”
  青鸾含泪的目光微微下移,注意到胤礽的手臂上有一道一道清晰可怖的伤口,仿佛被人用刀活生生刮去了几层血肉。
  青鸾心中大骇,怒目回头,瞪着身后的侍卫。
  侍卫的脸埋得更低,不敢看她。
  胤礽强颜欢笑,却不觉间泪流满面,自言自语着:“蓝齐儿,你为什么不睁开眼睛看着我,你是不是饿了,我这里还有吃的,我都给你,我全部都给你,你等着我。”
  此情此景,青鸾的目光恍惚不定,呼吸却越来越艰难,她用力喘息着,四下走动开来,打量着这屋子里的一切,没有一丝烟火气,冰冷,不像是人住的地方,倒像是死牢。
  身后的胤礽却默默撩起了袖子:“蓝齐儿,你好好睡一会儿,等你醒了,就有吃的了,我不会让你饿肚子的,我会照顾好你和孩子。”
  青鸾的身子开始不住地打摆子,摇摇欲坠,似乎有些站不稳,回过头来,却看到胤礽的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匕首,正用力剜向自己的臂膀。
  “快住手!”青鸾惊呼出声,一旁侍卫也疾步上前,劈手夺过了胤礽手中自残的凶器。
  胤礽的手臂泊泊地流血,脸上却是一贯的冷静,似乎没有任何疼痛的感觉,只是笑着,不解地问:“做什么?快把刀还给我,蓝齐儿饿了!”
  青鸾看向侍卫,怔怔地问:“为什么不给他们吃的?为什么要如此虐待他们。”
  侍卫埋下头,缄口不语。
  青鸾的肩膀簌簌抖动着,渐渐地,又似乎明白了一切,她看了看眼前荒唐的情景,大笑一声,转过身,泪流满面地冲向屋外。
  屋门外,莲香伸出手扶住了面色惊惶的青鸾,安慰道:“娘娘,你可千万不要生皇上的气。”
  青鸾猛地回头,含泪看住了她:“你到底想跟我说什么?”
  莲香咬了咬嘴唇,如实道:“奴婢早就听闻,先帝驾崩后,皇上就停了这咸安宫的一切供给,也不让任何人接近这里,否则就斩首示众,蓝格格本就怀有身孕,哪里忍受得了这等虐待,寒冬腊月,饥寒交迫,苦苦煎熬下来,临了,孩子也没保住,母子二人活生生就是被饿死的。”
  青鸾闭下眼睛,涩声道:“你不要再说了,快去通知内务府李总管,让他差人过来。”
  莲香为难地道:“今天是皇太后下葬皇陵之日,哪里有人能顾得上这边,娘娘,奴婢劝你,还是不要插手此事了,万一惹得万岁爷不高兴了,只怕娘娘也会跟着受罪。”
  青鸾握了握双手,不再理她,坚定了目光,径直往外走去。
  ——
  入夜,乾清宫养心殿,烛火通明。
  雍正端坐在御案前,埋头批阅奏折,怡亲王胤祥却面色匆忙地走了进来。
  他正要跪地施礼,雍正忙起身道:“你腿上有伤,不用拜了,快起来吧!”
  “是!”胤祥吃力地站起身来,神情复杂地看着雍正。
  雍正蹙眉道:“怎么了?有何事?为何这样看着朕!”
  “皇上喝酒了吗?为何这殿中一股酒味?”胤祥摸了摸鼻子,环视四下。
  雍正摇摇头,指了指一旁的桌子:“没有,朕是备下了酒宴,在等一个人,等他陪朕喝酒!”
  “不知皇上要召见的是何人?”胤祥蹙眉,狐疑地问。
  雍正不动声色地笑笑:“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胤祥走到一旁的圈椅上坐下,想了想,又不安地道:“皇上,你打算如何处置十四弟?”
  雍正低了低眼睛,又转瞬抬起,直言:“那依你之见,朕当如何?”
  胤祥正义凛然:“放了他。”
  雍正又笑了,负手从御案前走出,慢条斯理地走到胤祥面前,看着他的眼睛:“放了他?你是想给朕唱‘煮豆燃豆萁’吗?”
  胤祥一抿嘴,郑重其事地躬身道:“臣弟知道,皇上也很为难,此番朝廷内外都在观望着皇上对十四爷的态度,皇上若放了他,百官自然会认为皇上仁孝,皇上若继续圈禁他,百官则会认为皇上冷酷,毫无孝悌怜悯之情。”
  雍正慢笑了一声,嘲弄道:“权力面前没有父子,遑论兄弟!你所说的这些,朕根本不在乎!”
  胤祥叹了口气,有些模棱两可的样子:“那不知皇上心里是何打算,到底是擒,是纵,是封,是圈,还是…杀?”
  雍正面无表情,声音却异常冷漠:“论罪,他活不了,论情,他又死不成。”
  胤祥急道:“皇上,十四之前确实冲撞了你,可此番他回宫奔丧,却是服服帖帖,毕恭毕敬,没有让皇上为难之处,再者,十四弟乃骁勇善战之人,国之防务还可仰赖他。”
  雍正摇摇头,原地走了几步,若有所思着,半响,冷哼道:“朕是断然不会再让他执掌兵权的,朕这个弟弟数次征战沙场杀敌,粗中有细,大智若愚,军中颇有威望,朕可以养着他,但绝不会再用他。”
  胤祥面露喜悦,涩声道:“皇上的意思是要保全他吗?”
  雍正又摇了摇头:“不然,朕要当面问他一些事情,你来的正好,陪朕一道审审他?!”
  胤祥眼中微讶。
  此时,殿外有太监通禀:“十四王爷殿外觐见。”
  “宣他进来。”雍正威仪地抬了抬手。
  片刻后,胤禵疾步走了进来,单膝跪地冲雍正拱手行礼。
  “我们都在等你,起来吧!”雍正面带微笑。
  胤禵跪着没动,双眼却猛地掀起,正视着御案前端坐之人。
  “怎么,看你这样子,又是愤怒又是疑惑,你在用眼神质疑朕吗?”雍正眯起眼帘,居高临下。
  “额娘为何会突然离世?”胤禵咬着牙道出所想。
  雍正皱眉,慢慢往后靠了靠,哀声道:“母后素有痰疾,又因皇考大事,悲恸不释于怀,惹得旧恙复发。朕日夜侍奉汤药,希冀母后痊愈,不料却遂至大渐,遽尔宾天,朕也是痛心不已。”
  胤禵眉心深锁,似信非信的样子,半响,又道:“臣弟还有一事不明,皇上是否下旨,将拉萨宫前所立的军功碑文拆毁了?”
  “正是。”雍正面色从容。
  “皇上,你知不知道,那座碑文是用多少八旗将士的白骨与鲜血堆起来的。”胤禵目露愤懑。
  “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西藏一役,阵亡将士约在三万以上。”雍正幽幽地叹道。
  “这三万将士阵亡于异域,连一座碑文都换不到吗?”胤禵歪了歪脑袋,有些失望地看着他。
  雍正笑了笑:“你要是起身,陪朕喝一杯,朕自会给你答案。”
  胤禵倏地起身,走到桌前,端起早已斟满酒的酒杯,冲雍正敬了敬,仰起头一饮而尽。
  “好!”雍正忽然抬手鼓掌。
  胤禵放下杯子,凛然道:“酒,我已经喝了,请皇上开示?”
  雍正道:“你可知这碑文是何人所制?”
  “辅国公阿布兰。”胤禵正义凛然。
  “是谁竖的碑?”雍正又道。
  “部将李卫。”
  “你驻守西藏多年,可曾细读过此碑文?”雍正一只手探向桌前,冷冷地打量着他。
  胤禵微微一愣,强自镇定地道:“约略看过一遍。”
  雍正道:“以文载功,最忌有所隐,有所偏,此文有三隐三偏,不足其碑。”
  胤禵不解地望着他。
  雍正又道:“到西北领军的皇子,除你之外还有哪几位?”
  “胤佑领正蓝旗,胤礼领正黄旗,胤裪领正白旗。”
  “内廷三阿哥指的是哪几位?”
  “弘曙,弘治,弘禧。”
  “宗室帝胄,还有哪些人去了?”
  “平郡王纳尔苏,裕亲王保泰的儿子广善,简亲王的儿子永谦。”
  “这些人出力如何?”
  “一心一德,矢忠矢勇。”
  “战场上有他们的血汗,碑文上可有他们的名字?”
  胤禵沉默。
  雍正摇摇头,漠然道:“你不用想了,朕可找不出他们任何人的名字,此乃一隐,你拜帅之时,不过是名贝子,旗下不是亲王便是大将,皇考怕你难以服众,特别赐号大将军王,而且所用正黄旗比照王蠧式样绣制,又向青海、新疆、蒙古一带的部落频频下令,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掌生杀重任,尔等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盼能诚意奋勉,与我当面训示无异。皇考如此用心布局,这一仗到底是你歼敌于疆场之上,还是仰仗皇考决胜于千里之外?!”
  胤禵双手渐渐握拳,眉眼连连波动着,低声道:“皇考运筹帷幄,功不可没?”
  雍正点点头,又感慨道:“帷幄之中,见他的白发,碑文之上,却不见他的慈心,此乃二隐。古之贤者处置边患,尽量做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以兵对阵,万不得已,兵消威灭,相处以和,决不能旧事重提,大书特书于碑文,使臣服之民旦夕有所恐惧,这种恐惧,久则生恨,恨则生变,冤冤相残,何时何了?”
  胤禵哑口无言,静默而立。
  雍正叹道:“年年战骨埋荒外,空间蒲桃入皇家,这又有何意义?这又有何要标榜立碑呢?此文极尽我武扬威之能事,而独缺兼爱之仁与好生之德,此其三隐。”
  胤禵慢慢低下了头,双手手指不自觉地嵌入掌心。
  雍正俯首咬牙,目光直直地盯着他,半响,又沉重地说:
  “三隐之后,还有三偏,这两年仗打下来,你可否去户部查过帐,一千五百万两白银,是谁用了,你可有见到贵州巡抚刘抑苏,甘肃提督师懿德,他们二位近日连连上疏,请求息兵停战,以养民生,而现在碑文上只提军功之盛,而掩户部之窘,此其一偏,皇考布置西征,之所以动员众多皇子皇孙,千里赴战,是因为西大通无可用之人,准噶尔缺能战之将吗?那么靖逆大将军富宁安在做什么,振武大将军傅尔丹又在干什么?协力将军祈里德是等着吃皇粮?而最英勇的大将军额伦特宝剑已经生了锈吗?是真的需要你这个贝子胤禵射了一只白煞灵而授王拜将,到拉萨前线去统领三军吗?皇考为的是藉此机会锻炼皇子的胆识,树立皇子的威信,你说的没错,那座碑文是用三万子弟兵的鲜血和白骨堆起来的,然而,这不是为大清国堆的,它是为你们几位堆的,这是一场皇子的狩猎,只不过把围场由木兰搬到拉萨去了而已,就因为如此,所有的将军都怠懈了,退缩了,袖手旁观,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没有战功,没有前程,没有犒赏,有的只是牺牲和填命,皇子皇孙取代了一切,满将汉将避而远之,由于皇焰高涨,使得为将军者不愿全心全意置身一战,这种仗要打到几时?才能打得好,打得完呢?”
  猛地拍了一下御案,雍正目光灼灼,又定定地道:“冲锋拔寨,将军为其先,皇胄助阵为其辅,碑文所载,见皇胄之势而不见将军之勇,此其二偏,蒙藏与满汉,同肤同种,可以有意气之争,而不能有火拼之仇,相处之道,端在于宗教之熏陶,交通之往来,贸易之繁荣,文字之流传,婚姻之媒娶,绝非耸五丈之石,逞天家之显,而能安长处顺,消灾去祸的,此碑文记黩武之盛,而舍文教之化,岂不是偏之又偏吗?
  胤禵的手心冒进了涔涔的冷汗,疾步走到一旁,自己斟了杯酒,一饮而尽。
  胤祥在旁道:”皇上所言字字肺腑,直击要害,拆了此碑,于你无损,但与大局有利。“
  胤禵摆了摆手,不悦地道:”拆吧拆吧,拆得好!“
  雍正扬声:”胤禵。“
  胤禵连忙收敛,正色颔首:”臣在!“
  ”这大将军王的名号位于五爵之外,可谓不伦不类,贤弟觉得还有必要冠以这样一个无可名状的头衔吗?“
  ”不宜不宜,依我看不成体统。“胤祥在旁补充。
  胤禵咽了口吐沫,怔道:”既然不妥,皇上尽可削了去。“
  ”头衔既已削去,责任也不必抗于身上,朕已将你的防务全权交予年羹尧与延信两位大将军,贤弟可有异议?
  “此二人足以担当。”胤祥在旁附和。
  雍正不说话,只死死地盯着胤禵,等待他的反应。
  胤禵的眼神瞬息万变,似乎快要喘不上气来,半响,才有气无力地抬起头来,拱手一揖:“辞印交兵本是应当,臣弟谨遵皇上旨意。”
  “好!”雍正点头:“你还算识时务!”
  胤禵后退了两步,轻声道:“那么,容臣告退。”
  “慢着。”雍正的声音又冷了下来。
  胤禵回头,呆若木鸡:“皇上还有何吩咐?”
  雍正从御案前走出,走到他面前,淡漠地道:“你要是愿意留在京城,朕封你为郡王,你若是不愿,朕可以让你自己选择,今后何去何从?!”
  胤禵的脸白了白,勉强挤出一丝寡淡的微笑,低低地道:“臣不敢让皇上为难,臣自请返回遵化,驻守皇陵,不蒙旨召,永不回京。”
  “你可想好了。”雍正皱眉,似是有些不忍:“守陵的日子清寒孤苦,不好挨。”
  胤禵弯起唇角笑了笑,笑意未达眼底,定定地说:“臣心意已决,恭请皇上恩准。”说完,再度拱手一揖。
  “好。”雍正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难得你有这份孝心,皇考在世时没有白疼你,你这就动身吧,朕会派人连夜护送你出宫。”
  胤禵咧了咧嘴,犹如当头一棒喝,失神的眼底却渐渐漫出一丝绝望的晶莹。
  雍正转过头去,只当没见到,复又对一旁的胤祥道:“来,胤祥,你也陪朕喝一杯。”
  “臣告退。”胤禵再度回禀,怔怔后退了几步,一个转身,撤步往殿外走去,高大挺拔的背影很快消失在殿外苍茫的夜色中。
  雍正漠然抬头,猛地一用力,将指间的酒杯捏得稀碎。
  胤祥吓了一跳,吃惊地望着雍正,只听得雍正淡淡地道:“但愿这一次,他能恪守本分,不要再滋生事端,否则就是自寻死路。”
  胤祥连忙道:“我相信皇上此番训示,十四定会谨记于心,不敢再有所妄动。”
  雍正摇了摇头,郝然地道:“就怕其他有心人在背后撺掇,离间我们兄弟二人。”
  “皇上意有所指?”胤祥蹙眉。
  “来,不说了,我们喝两杯吧。”雍正端起了酒杯,冲胤祥敬了敬。
  胤祥笑了笑,拱手回敬,这时,有内廷太监走进来通禀:“皇上,出事了。”
  雍正的酒杯凑到唇边,陡然停住,掀起眼帘,瞧住了来人。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