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2章 东风已来
作者:
官笙 更新:2023-03-04 16:45 字数:4286
老太太声色俱厉,大声训斥。
四个儿子神色不变,都是四十多的人,各有家室,尤其是各自在外面还有事业,无惧什么,也不想被老太太阻挠。
老三看着老太太,不满的道:“娘,你这么说,好像我们多不孝一样,传出去让我们怎么做人?”
老太太看着老三,冷哼一声。
老四也是不满,道:“娘,不是我们逼你,就算你现在不给朝廷,我们那些佃户都上了官府的分地名单,最多两年他们就有他们的地了,我们家的千亩根本就没人种了。”
老大直接道:“娘,琪儿刚刚上了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只要考上,将来少不得一个县丞,那是前途远大,光宗耀祖,您总不能断送您孙子的前途吧……”
老太太听的大怒,猛的一敲拐杖站起来,冷冷的盯着几个儿子,怒笑道:“好好好,你们一个个翅膀硬了,不听我这个娘的话了!我今天就告诉你们一句话,想要卖地,等我死了!”
老太太一甩拐杖,颤巍巍的转身就走。
四个兄弟脸色都不好看,看着老太太走了,彼此对视。
老二是做官的,在四兄弟当中颇有威信,沉默片刻,道:“地契都在娘手里,她既然不想卖,我们也没办法,等着吧。”
其他三兄弟也是没辙,老娘向来独断专行,他们四兄弟根本劝说不动。
老四看着他,道:“二哥,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去不了衙门了?”
老二道“嗯,什么时候地卖了,什么时候再去。”
老大头疼不已,道:“琪儿也是,被放假了,听说他们学校几十个人都是如此,再耽误下去,大学都没办法考了。”
老三道“你们这算什么,神龙府那边本来要买我五百坛女儿红,我都雇了镖局了,现在商务局那边三天两头上门,谁还敢接我的生意?今年,咱们等着喝西北风吧!”
几兄弟抱怨一番,也只能各自散去。地契在老娘那,总不能去抢吧?
苏州府。
苏州知府黄佑莲正在田头,带着一群人转来转去。
他身边的县丞赤着脚从水渠里上来,大喜的道:“大人,工部的效率还是很高的,这一片农田的水渠已经整顿过了,还在几条大河上建立了水坝,蓄水池,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缺水或者是水涝的问题了。”
黄佑莲自然也看到了,他不是政院系出生,但对工部运用的各种‘数学原理’十分感兴趣,也在认真学习,听着副手的话,问道:“好,这一片基本没有问题了,等秋收之后,就可以落实分地……”
苏州府是土地政策进行最快的地方,做为苏州知府的黄佑莲,自然是被委以重任,也颇有能力。
县丞道:“是。大人,我看可以再与秦大人通下气,统筹安排,免得咱们走的太快,惹人非议。”
黄佑莲摆了摆手,道:“其他的咱们不管,现在是争分夺秒,事情早一点落实,咱们早一日安心,其他的事情,自然有秦大人,傅阁老去操心。”
县丞想想也是,‘新政’太容易惹出问题,他们要是早一点完成,也就不用继续提心吊胆。
太湖,公安县。
工部右侍郎周霖烔正在监督对太湖的清淤工程,以及附近河道的疏浚。
他是天启二年的进士,这些年沉沉浮浮,直到得到方孔炤的赏识,这才得到提拔,这些年倒是做了不少实事。
他身边一个主事从不远处跑过来,道:“大人,基本没问题了,太湖的蓄水能力足够,应对大涝,干旱都会有大用,尤其是灌溉四周的田亩,最起码能养百万亩良田!”
周霖烔这些年一直在忙着工部的各种大工程,极少在京,听着主事的回报,风霜的脸上满是笑容,语气振奋的道“百万亩良田!若是灾情过去了,就凭这太湖四周的良田,就足够养活我大明的所有人了!”
主事也很是兴奋,道:“大人说的是。这些事,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大人亲力亲为,必然名留史册,千古流芳!”
周霖烔瞥了他一眼,深深吐了口气,道:“我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想不辜负圣恩,朝廷的重托以及黎民百姓的殷切希望,只要做好眼前这些,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些自然是客套话,修河要立河碑纪事,地方也有县志,朝廷也有大事记。
主事在这上面没有多说,反而喜色道:“大人,方尚书调任吏部尚书,这离内阁就一步之遥了!”
谁都知道方孔炤是周霖烔的伯乐,现在方孔炤调任吏部尚书,作为工部侍郎的周霖烔,外加修河修路的功绩,升一级是必然的。
周霖烔对此倒是没什么在意,朝廷风云诡谲,他不想涉入,更想在地方上做事。
他瞥了眼主事,道:“这些话不要外传,也不要议论。”
主事连忙陪笑,道:“小的哪敢传,也就是与大人说一说,希望大人早些有个安排。”
周霖烔仿佛没有听到,道:“太湖这里整肃完了,还有其他几个大湖,长江,黄河几个经常决口的地方,在夏季到来之前也要再做处置……”
主事听着,脸上僵硬的笑了笑。
很显然,周霖烔没打算这次结束就回京,而是还要在地方上继续做事。
四川,剑阁关。
工部郎中卫子良,四川右参政耿可期两人行走在一处刚刚开辟出来的山路上。
卫子良道:“耿大人,这条路开出来,四川出入就方便的多了。”
耿可期也是面带笑容,道:“自古以来四川就是道路难行,天险众多,这一次朝廷大力的炸山开道,不知道是多大的功德。”
卫子良望着群山处处,陕西方向隐约可见,心潮澎湃,道:“是啊,耿大人,咱们责任重大,任重道远,还得继续努力。”
耿可期沉色道:“卫大人放心,我们四川上下全力支持卫大人,要多少人都有!”
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希望卫子良继续向朝廷请拨钱粮,四川是没有钱粮的。
卫子良知道四川的情况,没有推脱,道:“我已经与新任的张尚书通过信,张尚书说了,今年至少有五百万钱粮拨给工部,继续各项工程。”
张秉文由户部尚书调任工部尚书,那手里的资源必然不少。
耿可期大喜,道:“那再好不过,走,咱们去前面看看,要从一山腹穿过,可不能炸死人。”
卫子良点头,两人携手并肩的向前走去。
户部。
李邦华已经接任户部尚书两个月,他依旧兼任清田小组的组长。
户部议事堂。
二位侍郎,五位郎中,八位员外郎都在。
一个侍郎看了眼身前的札记本,道:“大人,各地户籍的统计工作已经是相当的顺利,尤其是北方三省,无地,少地的户籍有三百二十五万户,预计下半年就能开始划分,落实。每户十六岁以上男丁一人,二十亩,三以上五十亩,尽量上中下搭配。半年免税,一年半税,两年亩收一斗,五年后,亩收两斗……”
等他说完,另一个侍郎接话“土地划分工作还在紧张进行,各地都组建了丈量队,各级组建了督查,抽检,举报,核查等多重防范措施,确保没有舞弊行为……”
随后,各郎中也相继汇报,都是关于‘土地改革’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相当复杂。
李邦华听着,冷硬的脸上有满意之色。
随着朝廷已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新政’前进,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户部今后的工作,预期会很顺利。
接任吏部尚书的方孔炤,也在整肃吏部,面对官吏的巨大缺口,他的应对办法相对简单,那就是复起一些支持‘新政’的人,士林间对‘新政’支持,又有资格入仕的大有人在。
方孔炤一纸征召令,数千人毛遂自荐,进入吏部的考核名单。
第二步,方孔炤对各地的参政参议一级进行轮调,平摊了各省的压力,同时明升暗降,对一些关键位置摇摆不定的官员放到了一些‘用嘴’的位置上。
第三步,相对稳定的关外,辽东三省,甚至是朝鲜,琉球等的官员,大举入关,充斥入官场队伍。
他的一系列动作,很快稳住了官场的动荡,保住了‘新政’的势头。
张秉文履职工部,梳理了工部的各大工程,提出了‘由大入小,有点到面’的策略,对工部的工程进行细化,并且对工部的工程总览进行了改变,面对整个大明进行招标,修桥,铺路,通河等等,大大小小全面招标。
这种企图动员整个大明民间力量的举动迎来了极好的反响,工部的各项工程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与推进。
其他各部门也是相继出手,各种新手段,新方法层出不穷,都是为了推动‘新政’的前进。
景正九年的开头三个月,大明上下一片火热,‘新政’工作是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乾清宫。
阳春三月,冬雪渐去,春风徐来。
兵部尚书张国维陪着朱栩,从乾清宫向着内阁慢慢的走去。
张国维跟在朱栩身侧,道:“皇上,去年兵备的核查情况,兵部已经汇总,上呈皇上御览。总体来说,三大战区人员配置满额,没有虚报,漏报。训练也依照训练手册,没有缩减。将士状态饱满,气势高昂,并无不妥。”
“相关的兵器,甲胄,火器等,兵部也一一核查,虽然有些问题,但也不大,兵部已责令整改。对于相关的制造,采购,运输,保管等进一步梳理,确保安全,高效,实用……”
“后勤方面,军饷臣重点核查有无克扣,拖欠,回扣,冒领等情况,目前看来,除了南方军区有些不透明,还待检查外,其他两处问题都不大。”
“将士的日常用品,如被褥,冬衣,军装,餐具等统一由后勤处管理,臣等进行了逐一的细查,偶有以次充好等,臣已经对具体的采购,复检,制造等相关的进行的查处,立以典型重处……”
“倭国那边的情形比较复杂,臣深以为忧虑。多尔衮在养贼自大,本国岛新兵营短短两年就有十万人,这十万人都还在多尔衮的人手中,效忠我大明的人日渐被边缘化……”
“琉球,朝鲜那边也有些声音,指责多尔衮似乎在有意的向他们驱赶灾民,还是那些老弱妇孺。也有举报声,说是多尔衮在倭国搞屠杀,甚至用人去填海,囤积钱粮,兵甲,图谋不轨!”
“海军那边兵部无权插手,臣已经写信给熊大都督,请他做好核查,上报兵部核准。虽然兵部没亲自核查,但根据臣的了解,海军各方面相对严谨,除了钱粮账目有些不清楚。”
张国维没有列举具体的事例,都在奏本里,当面说就有种给人上眼药的小人姿态了。
朱栩对张国维的工作能力倒是认可的,踱着步子,道:“嗯,这种核查,要定时也要不定时,不能给外面那些人弄虚作假,糊弄朝廷的机会。军队是我大明最坚固的保障,任何时候都要确保它有足够的战斗力以及战斗力保障!”
张国维连忙应声,道:“是,臣明白。”
朱栩背着手,手指不断的跳动,道:“海军的事,暂时兵部先不用管,基本都在海外,核查起来比较麻烦,朕会命熊文灿,唐王做好核查工作。至于多尔衮,朕打算再看看,不着急。”
张国维自然知道朱栩对于多尔衮的态度,不过,多尔衮确实是张国维心里的忧虑。
见朱栩如此说,他自然不再多言。
自从毕阁老入京后又离开,毕系的声望有所抬头,一些人似乎想要抬张国维入阁,尤其是在其他三部尚书调整之际。
这种声音变得有些强烈,这让张国维有些不安,担心迎来孙传庭的打击。
好在过年两三个月了,孙传庭未曾有什么打压之举,让张国维放心不少。
朱栩前往内阁,主持御前会议。
这次会议,是内阁决定正式开启全面分地,从辽东开始,由北向南推进。
尽管地还没有收完,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大势已成,朝廷只需按部就班,一切的阻力,压力都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