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虽远必诛
作者:
晶晶亮 更新:2023-03-05 18:19 字数:2168
赵广关于祖家遭遇的叙述,在汉国朝堂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特别是在句安、左芬、诸葛诠等博闻司官员采访了祖家四兄弟之后,祖家覆灭的经过被详细的报道了出来。
苏惠初为人母,这次没有参与采访,左芬因文采出众,被临时抽调到了博闻司。
这个因撰写《假霸王赋》而名声在外的女文青,在转了一圈之后,又重新拿起了纸笔,而这一次,左芬将笔刀刺向了匈奴诸胡。
《祖家兴亡赋》一篇感叹时世赋文出笼后,立即在长安甚至是整个关中,引起了一场声讨匈奴诸胡的舆论狂潮。
匈奴诸胡侵掠成性,又不劳而获。
他们只会破坏,而不会建设。
他们掳掠人丁,充为奴隶,生食妇幼,还将汉人女子称为“两脚羊”。
他们是天下汉人的共同敌人。
家国两个字。
在民族意识尚未觉醒之时,家的重要性往往大于国,而一个大家族的发展壮大,需要几代甚至是十几代人的努力,其中的心血付出并不比建设一个国家来得容易。
就比如苏愉、苏绍、苏惠所在的扶风苏氏,从苏武那时候传承下来,在董卓西凉兵惑乱关中时,就差一点坞堡被攻破,整个家族险遭灭顶之灾。
一些关中的大族,本来对出兵讨伐诸胡并不怎么关心,他们觉得太过遥远,又不是汉国疆土,没有必要劳师远征。
但祖家的例子很残酷的告诉他们,躲是躲不过去的,要想保全家族,只有拿起武器,与胡虏拼死一战。
“杀胡,杀胡!”
汉国上下群情激奋,声讨诸虏的浪潮此起彼伏。
在讨虏保国的有利氛围中,汉国征讨匈奴诸胡的战争机器隆隆开启。
赵广在充分征求了各方意见后,决定把进军的路线放在并州刺史部的北方五郡上面,并州刺史部的北部共有五郡:云中郡、雁门郡、定襄郡、五原郡、朔方郡。
目前,除朔方郡的部分地区被汉国占领之后,其余四郡分别被匈奴、铁弗、鲜卑等胡族据有。尤其是联系幽燕一带的雁门、定襄、云中三郡,更是已经成了刘渊匈奴五部的放牧地。
对于汉军来说,唯有打下与幽州代郡相连的雁门郡,才有可能进入到上谷、幽州的代郡一带。
汉国朝堂上下围绕这一目标,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战备动员。
北宫纯、独孤信的凉州大马已经扩充到了二千骑,他们第一个接到征召命令,在平阳之战中,正是北宫纯的重骑突袭,让刘渊的匈奴轻骑吃足了苦头,这一次出征,赵广首先就点将了这支王牌骑兵部队。
有意思的是,凉州骑兵中,出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呼延衍和单征。
呼延衍在投降了汉国之后,就被遣散了部众,现在他只是作为个人参加汉军,在选拔时凭着高超的骑术入选。
独孤氏、胡氏等原先的胡族已经成为了汉国有名望的大族,这让呼延衍再一次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成为呼延家族的先祖。
单征的情况比呼延衍稍好一些,因为主动出城投降的缘故,他的身边还留有五十余人,这些人多是单征的兄弟近亲,这一次汉军招募勇士,单征在考虑再三之后,也决定再搏上一把。
以胡制胡,以胡击胡。
在潜移默化中,汉国开始将汉化的胡人当作自己的同族,而相比对北地人生地不熟的汉人,呼延衍、单征他们对于北方凛冽草原的情况更为熟悉,对匈奴人的骑战本领也是一清二楚。
套一个反向词语的话,呼延衍、单征他们是匈奸。
当然,为稳定起见,此次北征汉军中的大多数将士,还是根红苗正的汉人。
特别是河东、太原、西河、上郡、北地郡等地的汉人,他们饱受匈奴五部的欺凌,对匈奴强大之后会对汉人做什么,有着深深的戒惧。
太原的王氏、郭氏。
河东的卫氏、裴氏,分别派出了最有才干的子弟。
王湛这一次将仲兄王深给请了出来,相比老大王浑,王深性情沉稳,并不喜多言,但在治政和学问上的才能相当的厉害。
郭家的情况也是一样,郭统在归汉之后,已经成为凉州金城太守,凭着这一份功勋,郭统在与郭槐、郭奕等族中长辈的权力争夺中获胜。
郭统之子郭正也在参军的将校之中,郭正在历史上袭爵阳曲侯,后改封汾阳子,相传曾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祖上。
除了这些新入选的汉军将士外,在随同的领兵将领方面,赵广也是精挑细选,将擅长骑战的人才一一派了出来。
傅佥、文鸯本来就驻守在并州,自然是左膀右臂,中坚将领方面,一听到击胡就立即响应的马承、关彝、柳初、薛季等纷纷报名加入。
北参军司方面,马融麾下的周巨、杜模、董宏、祖纳等也跟随着赵广的中军一并北行,其中祖纳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参军司的新成员。
新汉建隆七年,三月二日。
赵广在长安誓师,率汉军主力三万步骑北征诸胡,另有随军辅兵、侨民等万余充当负粮、运输等任务。
汉军临行之时,战旗猎猎,声势极是浩大。
在灞桥上,赵广神情肃穆的辞别刚刚回长安坐镇的姜维,又将张星彩、诸葛婉等赠送的平安符藏在胸口,回望巍峨的长安城楼良久。
“出发!”
“大将军有令,全军出征,破虏破虏!”
高昂的号角声呜咽响起,带着阵阵的苍凉之意,祖逖小小的身体挤在欢迎的人群中,看着仲兄祖纳气宇轩昂的身影,一对虎目中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师傅说我枪法还要历练,个子也还要长高,这可真是愁死了,啥时候我才能和仲兄长的一样高。”
“逖弟,且在长安等吾回来。”祖纳瞧见祖逖好不容易挤到前面的身影,连忙高声安慰道。
马蹄阵阵、呼喝声也渐渐远去。
姜维扶着灞桥上的栏杆,久久的站立远眺,一直到东方的地平线上,再不见汉军队伍的影子,在他沟壑般苍老的脸庞上,正流露出欣慰满怀的神情。
大汉,后继有人!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