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低调的登基称帝
作者:
晶晶亮 更新:2023-03-05 18:20 字数:2516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蜀汉覆亡之前,姜维就是大将军,在这个职位上,姜维几起几落,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
不过,与军政一手掌控的诸葛亮、赵广不同,姜维的大将军名不符实,朝堂方面由蒋琬、费祎、董允、陈祇、黄皓等人说了算,军队方面,姜维就算是权力最大的那几年,也没有完全掌握蜀汉的全部军队。
为了实现诸葛亮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的遗志,姜维十一次北伐,其中有胜有败,最接近胜利的一次就是狄道大捷,但正当姜维要兵进关中时,刘禅却听信谗言,害怕姜维坐大一纸诏令下来,蜀军只能大胜无功而返。
为将者的无奈和悲凉,在姜维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有志不能伸,有才不得展,这背后的冷暖辛酸,非经历者不能知晓。
历史上,姜维一生忠义无双,为蜀汉战至最后一息,就算无奈投降,也在暗中谋划游说钟会自立,可惜的是结果不如人意,姜维被乱兵所杀,连胆子都被人剖出来,其状之惨,无人可及。
相比之下,刘禅这个无能懦弱的荒唐皇帝却是结局甚好,到了洛阳之后,还有心思畅谈:此间乐,不思蜀。这个小名叫阿斗的懦夫,最合适的岗位不是皇帝,而是厨子,或者是美食评论员。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蜀军在矢志北伐,刘禅一群人在享乐,这国家能强盛才怪。
相比来说,赵广的权力要比姜维大的多,从沓中孤军断后起步,一路血战一路搏杀,赵广没有依靠过蜀汉朝堂什么,他也没指望刘禅能给予什么帮助。
——
姜维对大汉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他的话对罗宪、李遗、李球、黄崇、马融、诸葛尚等蜀汉系官员、将领影响甚大。
实际上,对赵广登基称帝有不同意见的,也主要是原蜀国的官员,他们心中多多少少还念想着曾经的那个季汉。
“谁能让大汉强大起来,谁能让汉人不受胡虏欺凌,谁能勒马阴山、燕然立碑,谁就是大汉的皇帝。”
而在淡出朝堂之后,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蜀汉至新汉的这一段历史,姜维终于看清楚了:唯有能者,方能居其位。若是无能之辈,一旦为皇,只能损兵折将,只能误国害民,只能让前线作战的将士流血又流汗。
身为武将,姜维对赵广统兵征战的战绩高度肯定,孤军出关中,建都长安城,收复洛阳城,冀州破胡虏,这些辉煌的战绩,让姜维每每谈及,都恨不得化身汉军一将,撕杀于赵广的将旗之下,甘做阵前一陷阱小卒。
这朝代变了。
谁能让国家强大起来,谁就是皇帝,相反,愚昧的守着昭烈帝刘备的血脉,让一个德能皆不配位的人在朝堂上惑乱朝纲,将整个国家带入不覆境地,那才是不忠不义的行径。
至于以后的朝代,是汉,还是其他,姜维已经不再关心。
他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柱着拐杖,顺着儿时的那条山道,寻觅童年和少时的那份记忆,曾经的玩伴,一个个都去了,姜维一边回忆,一边微笑,他过一段时间,也要去该去的地方了。
——
黄崇带着姜维最后的嘱托返回长安,为赵广登基铺平了道路,姜维之后,罗宪、傅佥两个掌握兵权的汉国大将也表达了拥立赵广的愿望。
罗宪久镇永安,当时就是被黄皓排挤出成都的,对刘禅一系殊无好感,如今赵广挟连胜的功绩,又有众多将领、官员的拥戴,罗宪觉得这样水到渠成的交接也是不错。傅佥与赵广交情莫逆,在赵广任大将军期间又屡屡被重用,自不可能有反对的意见。
真正指责和反对赵广的,只是一些不上台面的小鱼小虾。
比如在天水郡西海一带的氐胡李痒所部,在得知了二哥李流被杀之后,狂怒之下立即召集本部族兵,向汉国边境发起了袭击。
单凭李痒那点人,自然掀不起什么大浪,为了扩充实力,李痒在西海召集周围的氐、羌诸部,成立了一个所谓的讨逆同盟,参加这个临时联合的成员,是被赵广打得哭爹叫娘的诸胡残部。
羌人姚弋伯、姚弋仲带着烧当羌从高原上杀来,自从西海失去后,他们不得已退到了黄河源头的高山草甸一带,日子过得艰苦异常。
氐人酋帅蒲怀归带着儿子蒲洪也参加了这次联盟,蒲怀归倒不是和赵广有多大的怨仇,而是李痒和蒲氏都是氐人,同宗同源要是不出兵说不过去。
在西北方向的灵州一带,齐万年这个氐人流寇也闻到了血腥之气,立即祭起大旗,号令起灵州一带被汉军打散的秃发鲜卑、河西鲜卑、氐羌、匈奴诸胡,一时间,以灵州为中心,响应齐万年起兵的队伍声势浩大。
面对西部边境的严峻形势,赵广已经无暇举行盛大的登基典礼,要是西部边城一个个沦陷,那对于汉国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强大是相对的。
大汉的周围,俱是诸胡,盟友一个也没有。
晋国、吴国两个汉人政权,还是拖后腿的角色,依照赵广的判断,晋、吴两国朝堂上,此时估计已经在讨论,如何趁着汉国皇帝更迭的有利时机,出兵伐汉收复失地了。
汉贞观四年,六月十六日。
赵广在这一日,接受了百官的朝贺,在长安未央宫登基称帝,相比其它人当皇帝时的轰动,赵广这个皇帝低调得不能再低调。
四周皆是外敌,国内还有动荡,于赵广来说,真正扫平外虏,平定天下之时,才是他大庆的时候。
国号没有变,依旧为汉,这是赵广的意思。
其实,拥立的群臣对国号也议了多次,汉这个国号是前朝的,继续用似乎不适合,毕竟,赵广不姓刘,而是姓赵。
对改国号这件事,赵广没有采纳。在他看来,汉这个词已经不只是一个朝代的名称,而是代表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这个民族。
汉人,汉族,强盛如斯。
新皇登基,国号不改,年号再不改说不过去,在刚刚被提拔为少府詹事的张宾提议下,改贞观为大业,其的出处来自《易经·系辞上》,即“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朝堂方面,汉国诸臣、将领本来就是赵广一手提拔,自然不用多作变动,一切以稳定为主,要清除的,只是一小部分跟着费氏的死忠和投机份子。
至于后宫,也没什么复杂的。
赵广眼下真正有肌肤之亲的,也就三个女人,张星彩为皇后,诸葛婉、胡芳为东、西两宫的嫔妃,莫说与司马炎相比,就是与朝中的一些大臣相比,赵广都显得寒酸。
张星彩为人霸气又坚定,在赵广不在的情况下,能够临朝称制,代理主持朝政,相比之下,诸葛婉的性子显然无法胜任皇后。
张星彩本不欲为后,毕竟她的身份特殊,赵广对此并不以为然。
皇后德行亏不亏,不是闲杂人等说了算,而是他赵广说了算,确切的说,是赵广的兄弟说了算,在这一点上,赵广绝对相信自己的兄弟。
亲身经历,总比道听途说要可信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