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无礼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更新:2023-03-07 19:52      字数:2175
  别看王安石已接近古稀之年,情绪上来了,一样有年轻人的冲劲。
  在得到官家诏令回到内阁后,便把赵曦所提出的想法,一律自己背上了。
  这样恶毒的想法,不应该在一个英明神武的君王脑子里……臣工,不就应该这样吗?
  替官家背锅,王安石早就轻车熟路了。
  然而,内阁诸位,只有对完善计谋的感叹,根本没有把这些跟品质什么的勾连……都是讲武堂出来的,都是受官家实用主义影响过的,也是追求结果的。
  只要能将国朝利益最大化,谁在意那些细枝末节?
  于是,在大宋和北辽的边境线,出现相当诡异的局面。
  二三十万北辽骑兵,驻扎在析津府以南,不停的分出兵力清扫整个南京道的叛军残余。而叛军的主力却守着永清这座孤城。
  永清再往南五十里外,便是大宋的边军,仅仅是一部五万不足的队伍。战车连绵,步骑井然有序,倒显得是这三家势力中最为彪悍的。
  北辽已经打了一年多的内战,追击叛军至此,要说没疲惫是不可能的。而耶律乙辛的队伍,更是入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事实上,他那些人也确实是丧家之犬。
  而大宋的队伍,看着让人眼馋的燕云,在朝廷的强令下,才压制着北上的念头,战斗意志自然是三方中最为强烈的。
  自从耶律乙辛逃自永清城,或者说耶律乙辛溃败到接近大宋营寨前,北辽追兵便停战了。这在早年是不可思议的事,在这时候,却让人觉得挺正常。
  很简单,北辽朝廷不是不想全歼叛军,而是叛军离大宋边军的距离太近,担心战事影响到宋国,从而引起两国大战······北辽现在也不想跟大宋作战。
  大宋陈兵边境,理由很充分,不说前段时间有游骑入境袭扰,就说北辽内战已经将战场转移到边境,大宋也有足够的理由出兵了。
  所以,北辽朝廷还是首先选择了斡旋。
  “从白沟河、武清、归义以及容城入境,然后北上,对耶律乙辛的叛军形成围剿之势,以避免战乱祸及我大宋?北辽倒是真敢想!”
  在大宋朝廷算计北辽时,北辽又如何不在算计大宋?
  就比如这第一次谈判接触······北辽先对大宋陈兵边境表示了理解,并且针对北辽内战导致宋国边境不靖深感遗憾。
  如今,叛军已经是穷途末路,为避免叛军以及大辽内乱继续给宋国造成伤害。北辽决定向宋国借道,然后将永清城包围,从而一举歼灭叛军,还宋辽边境一个安宁。
  “他这样的要求,倒是让老夫心里的愧疚减少了几分。”
  王安石看到这样的要求,真的觉得自己有点矫情了。两国,还是敌对两国之间,又如何可能含情脉脉了?只不过根据需要而定罢了。
  “谁给北辽这样的胆子,让他们敢这样想?”
  内阁都有点气愤。说实话,国朝发展到他们这一届内阁,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即便是跟北辽,也已经可以平等对话,甚至需要俯视北辽,才觉得合适。
  没想到,都这时候了,北辽居然还如此猖狂。
  “也难怪,二次出兵,无功而返,估计北辽朝廷以为我大宋恐辽病深入骨髓了!”
  苏辙所说的,也许有可能。二次出兵,双方并没有大的战斗接触,仅仅是一次游行而已。国朝在没有战事下撤军,估计让北辽以为······大宋也不过如此。
  毕竟,当初的河东之战,北辽还是以他们的西京道战力为主。上京道、西北招讨司以及中京道、南京道这些精锐,压根没有参战。
  “如此说来,北辽以为,在这事上,我大宋就该着一无所获,还应该给他们提供围剿叛军的方便?”
  “看来,北辽确实是这个意思了。”
  “理解陈兵,对造成的损失深表遗憾······挺不错的措辞。”
  “北辽走到今天,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们的朝廷未免太有点自大了吧。”
  “这不奇怪。想想这次北辽内乱的过程,耶律乙辛谋反、国朝出兵北上、女真四部趁机作乱,就连蒙古高原以及在苏州的那些奚、室韦等遗老遗少,一起起事,最终都被北辽朝廷平息了。”
  “这样的大战局,大场面,都可以如此轻松的安定下来,北辽朝廷自大也是有基础的。”
  内阁的情绪也就是一时的,没有谁真的把北辽的无礼当回事了。
  实力相差不大时,这样的做法那就是侮辱,当实力相差已经到不可相比的地步,对于实力强盛的一方,这样的做法就会被看做是小丑的行径。
  北辽现在这般的大言不惭,内阁在情绪平静后,只觉得有点无语······北辽根本就没认清现状。
  更何况,国朝已经有了后手。相对于国朝掺和其中,内阁更喜欢做个旁观者,看着北辽内乱······
  “耶律乙辛这边如何?”
  王安石叫停了内阁扯淡,这种情形下,还是正经点好。
  “由于跟北辽朝廷的谈判没确定,那边还没有进入正题。不过,已经通过商贾的渠道,先行支援了三五日的粮草。”
  耶律乙辛这边是章惇负责,也是他自荐主导的,吕惠卿从旁辅助。章惇强硬,吕惠卿诡计多端,他俩人做这事,应该万无一失。
  王安石在考虑是不是需要向官家奏请下一步的动作······想了想,看了看太子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
  算了,既然官家授权内阁决断,大方向已经明确,内阁不至于连这点事也做不好。
  “向北辽使臣提出朝廷的要求吧。北辽能这样,国朝要求归还燕云剩下的十二州,倒是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了。”
  “另外,耶律乙辛这边,子厚、吉甫,你们看时机,该什么时候抛出底线,该用怎样的策略,你俩商量着定。”
  “现在看来,北辽朝廷这边,想要达到朝廷的预期是不可能了。所以,耶律乙辛那边,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从目前看,北辽朝廷跟耶律乙辛已经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了。也就是说,朝廷的谋划,应该有很大的成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