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 第346节
作者:夜深      更新:2023-11-24 14:57      字数:6271
  “现在厂里主要领导一窝端,整个厂子目前由财务科长、原泉林厂车间主任、原优民厂供销科长三人组成的临时小组负责日常工作。但是这个临时小组终究是临时的,而且从能力来说他们也不适合担任厂子的一把手,所以我想……”
  “我说爸,您不会是打算让郑国元去接吧?”不等林道远把话说完,宋援朝急忙说道:“老郑现在可是我的左膀右臂,而且公司目前有个重要的项目老郑是总负责人。当初我们可是说好了的,无论这个事什么结果,老郑我这边绝对不会放的,您可不能出尔反尔啊!”
  “胡说什么呢!”林道远一瞪眼,宋援朝吓得脑袋下意识一缩。
  林道远没好气骂道:“你这臭小子,我是说话不算话的人么?再说了,强按牛头不喝水这道理我不懂?就算我想让郑国元去接,也得当事人心甘情愿不是?”
  “现在讨论下来有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选一个合适的人选去担任厂长,另一个方案就是找一家同行企业代管一段时间,等新优民厂走上轨道后再让适合的同志接替。”
  宋援朝听了心头苦笑,林道远这所谓的两个方案其实就是一件事,林道远嘴上说不会说话不算话,可实际上就是打着宋援朝这边的主意。
  无论是代管又或者挑选合适的人去接任,这些偏偏和自己讲不就是打算让宋援朝出手么?宋援朝只要表态,那么这个事就和他脱不了关系,而且郑国元他们虽然已经在司特公司了,可宋援朝心里也清楚,郑国元对老厂还是有很深感情的,一旦司特公司代管新优民厂,以郑国元的性格哪里会袖手旁观?
  “你觉得这样安排如何?”
  面对林道远的询问,宋援朝肚子里说了一句“不怎么样。”可嘴上却不能这么说。
  他想了想后道:“爸,也别什么代管了,我们司特公司直接兼并新优民厂得了,这样反而更好解决问题。”
  “你想的美!”林道远仿佛早就知道宋援朝会有这么一句:“这个事是不可能的,新优民厂是国有企业,又牵涉到了这么大的案子,上上下下都看在眼里呢。而且最初调查就是我向纪委同志提议的,你又是我的女婿,让司特在现在情况下去兼并优民厂?不好!很不合适!”
  第673章 举荐
  林道远说的对,这个时候的确不是兼并新优民厂的好时机。
  新优民厂暴雷,一二把手和差不多整个中层干部全部带走,这样的大事件必然会引起各方面关注。
  尤其是社会面的关注,现在的媒体工作者很有责任心,无冕之王不是说说的,记者的光环还未褪去,这件事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接下来肯定有关于新优民厂事件的报道跟踪。
  林道远来到金陵这两年,宋援朝除非必要很少来这里,目的就是避免一些麻烦。
  但他和林道远的关系是遮掩不住的,只要有心人去调查就能清楚宋援朝是林道远的女婿。再加上这个事件之所以会被揭露出来,宋援朝和林道远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后者,如果没有林道远直接插手,说不定等新优民厂彻底完蛋时,徐国初等人还逍遥着呢。
  正是因为如此林道远才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让宋援朝接手新优民厂,虽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宋援朝接手新优民厂并不是坏事,而且司特公司和新优民厂的产品同类,加上目前司特公司又在扩张过程中,兼并和消化新优民厂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但问题不能这么看,毕竟司特公司是合资企业,新优民厂是国有企业,两者的企业性质不同。再加上林道远和宋援朝的翁婿这层关系,一旦宋援朝接手优民厂,那么就会被有心人所利用,从而搞出所谓的“阴谋伦”。
  林道远干了这么多年的工作,这点敏感性还是有的,哪怕他心里也知道司特兼并优民厂是最好的选择,但他却不能这么做。
  宋援朝一听林道远的回答就明白了,司特想借这个机会吃掉新优民厂是不可能的了。
  心里不由得有些惋惜,新优民厂虽然在徐国初和姜友兴的折腾下元气大伤,可由于时间不长,整个厂子的基础还在,如果能拿下来,对司特公司是有极大好处的,其他的不说光是现有的厂房、设备和那些职工就能给司特公司带来不少好处。
  此外,兼并了优民厂,等于司特公司直接解决了一个潜在的对手。
  原泉林厂和优民厂合并,假如依旧是郑国元主持工作,以郑国元的能力一定能把厂子发展起来。虽然现在的新优民厂还无法给司特公司带来威胁,但不要忘记商业上任何可能都会发生,等到新优民厂走上正规壮大起来,因为产品的原因必然会对后续市场带来竞争。
  “还是尽快安排一个合适的厂长人选吧,如果厂长不到位,时间长了厂子里定会会人心浮动,毕竟现在的三人小组只是临时过渡。”
  “这个事下面的同志已经着手安排了,不过因为之前发生的问题,这个人选必须慎重,不能出了一个徐国初再出又一个,至于姜友兴这样的庸才同样是管不好企业的,所以究竟让谁去,去的这个人是否能够胜任,不是那么简单的。”
  说着,林道远朝宋援朝撇去一眼,宋援朝心里咯噔一下,这老丈人恐怕还盯着郑国元呢,要不然怎么会特意说这些?
  不行!郑国元绝对不能给他,宋援朝好不容易才把郑国元弄到司特公司,现在郑国元刚开始接手司特的实际工作,而且还负责几个重要项目,接下来他的作用非常大。
  在这种时候把郑国元给林道远不仅是断自己一臂这么简单,还会给自己培养出一个未来的对手,宋援朝怎么会这么干呢?
  想了想,宋援朝觉得要解决问题关键还在于谁去接替新优民的人选上,如果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那么林道远也会不会再盯着郑国元了。可是让谁去更合适呢?宋援朝把自己认识的人在心里盘算了一遍,目前在司特的人他一个都不会放,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当初南都的人了。
  一想到南都,宋援朝突然想到一个人,顿时有了主意。
  “爸,我给您推荐一个人吧。”
  “你说说。”
  “江大海,原南都总厂书记一把手,现在地区工作。”
  “江大海?”林道远微微皱起眉头,这个名字他听宋援朝之前提过,对于南都食品总厂他也知道。毕竟当初宋援朝来金陵就是他安排的,也是他安排宋援朝去的南都食品总厂。
  “我记得你说过,江大海当初和厂长顾平在南都斗的很厉害?”
  “是有这么一回事。”宋援朝点头道:“当年我刚去南都的时候江大海是书记一把手,顾平是厂长二把手,两人一直不对付,相互之间泾渭分明。”
  “既然这样,那你怎么会推荐他?”
  “呵呵。”宋援朝笑了笑道:“爸,江大海这个人我了解,其实他和顾平之间的矛盾关键于性格方面,江大海是军人出身,转业到了地方后就一直在企业打转,先在一家木材厂当过车间主任和厂长,后来才去了南都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江大海虽然离开部队多年,可身上的部队习气一直没变,在企业也是一样,所以他的家长作风比较严重。而厂长顾平呢,是知识分子,一个心气很高的人,这两个人碰到一起发生矛盾是必然的,所以才会导致南都内部的争斗。”
  “但话又说回来,江大海这个人和顾平斗归斗,可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从来没有因为两人的个人矛盾影响到南都的正常经营,把和顾平的争斗一直控制在一定范围。至于顾平也是如此,两人搭班子好几年,暗中拆台、开会吵架的事有,可要说拿南都的利益当儿戏,搞损人不利己的事,这点我可以向您保证绝对没有这样的问题。”
  “我同江大海共过事,对这位老同志还是很了解的。要论能力江大海其实不差,而且他在南都这么多年,对于食品行业也是非常熟悉的。如果组织上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话,我觉得江大海倒是一个人选。”
  林道远的目光在宋援朝身上掠过,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微笑
  林道远是何许人也?吃的盐比宋援朝吃的饭还多,在领导岗位上这么多年,宋援朝的小心思他会看不明白?
  宋援朝极力推荐江大海,无非就是要打消林道远打郑国元的主意。不过宋援朝在介绍完江大海的情况后,林道远心里也琢磨了起来,如果让江大海接替新优民厂倒也不失一个较好的安排。
  “这个江大海现在在地区做什么工作?职务是什么?”林道远开口问道。
  听林道远这么问,宋援朝心里大定,看来这事有门了。
  当即宋援朝把江大海现在的情况说了说,听完后林道远沉思片刻。
  司特公司成立后,因为江大海和顾平在司特公司和分厂合资的问题上起了心思,最终又因为宋援朝的缘故落了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所以后来顾平调离南都,去了一家企业当一把手。
  至于江大海由南都总厂一把手的职务调到了地区任职,现在是地区某局某处的处长。
  从级别来说江大海的级别没变,而且去了局里工作听起来也不错,但实际上他的新岗位是一个冷衙门,冷衙门的处长远不如当初在南都当一把手威风。
  虽然从行政级别来讲,江大海去新优民厂是降级了,可问题不能这么看,如果让任何人来选择的话,都会选择去企业当一把手而不是在冷衙门天天无所事事。
  再说了,级别这种问题对林道远这样的领导干部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发话保留江大海个人的行政级别调去企业工作嘛,这又不是什么难事。
  此外,江大海有能力有资历也有手段,目前新优民厂刚经历了大变,正需要一个能压得住的人当一把手,如果派一位不懂业务也没经验的同志去新优民厂,还不如让江大海去呢。
  江大海唯一的缺陷就是年龄偏大了,再过几年就要面临退休,但仔细想想这也不是什么坏事。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新优民厂,拨乱反正,江大海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正适合,让他去干几年,等他要退休的时候还怕没更合适的人选接替?
  “我考虑一下吧……”林道远心里有了打算,如此说道。
  这话一出宋援朝彻底放心了,郑国元算是保下来了,至于江大海本人的意愿宋援朝不担心,因为他了解江大海,新优民厂虽然元气大伤,可郑国元打下的底子还在,江大海去了那边不是什么坏事,而且直接过去当厂子,说不定还是书记厂子一肩挑,对他这样的人来说诱惑力是很强的。
  除了这些外,宋援朝还有一个小心思,那就是他并没有放弃意图吞并新优民厂的打算。
  眼下的时机未到,江大海的能力不错,可在企业经营思路上远不如郑国元,新优民厂在江大海手上肯定不会和在郑国元手上一样飞速发展,充其量也就是按部就班罢了。
  等过上两年,政策松动,徐国初等人的事也淡了,江大海年龄也恰好到站,司特公司就有了机会,到时候趁虚而入,直接就能把新优民厂一口吞下。
  第674章 瞒不过
  说完了新优民厂的事,林道远询问起司特公司。
  宋援朝大致给林道远汇报了一下司特公司今年的情况。听着宋援朝的汇报,林道远和是欣慰,当年他力排众议执意要引进外资以南都一分厂为实验点成立了金陵第一家合资企业。
  从这点来说,司特公司是林道远在金陵打开局面的一个典型,司特的发展和状况事关林道远的威信,如果这家合资公司发展不尽人意的话,那么对林道远的工作展开是极为不利的。
  不过事实表明林道远下了一步好棋,司特公司这两年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企业的扩张和名气也是有目共睹。
  随着司特公司这两年不断壮大,林道远在职位的话语权也有了底气,再加上宋援朝的缘故,他对司特发展尤其关注。
  当听到宋援朝告诉自己,司特公司除目前的产品外,还准备正式上马易拉罐碳酸饮料项目时,林道远很感兴趣地询问了一些细节,当得知司特的易拉罐流水线已经在金陵、沪海和燕京三地安装完成,产品马上就能正式上市时,林道远很是欣慰。
  “我们司特现在已经调整了之前的生产结构,以金陵本地作为原浆生产中心,其他各地区分厂主要以灌装厂生产为主。此外根据地域的具体情况不同,对于之前的各软包装饮料产品也做出了一系列调整,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成本和质量和市场推广。”
  “现在你们司特有多少分厂了?”
  “除去我们自建的金陵总厂、沪海、燕京、山城三家厂外,今年还落实了津门、羊城、杭城、奉天、汉阳、长安……等地一共八家分厂,连同总厂在内是十二家。除去这些外,目前司特方面还在和其他城市洽谈灌装厂的合作,公司预计明年会在全国一共设立含自有厂在内的三十家灌装厂……”
  三十家灌装厂,听起来似乎不少,可实际上这三十家灌装厂对于整个国内市场来说远远不够。
  要知道1988年的时候,天府可乐就拥有108家灌装厂,等到1990年,这个数字更是上升了许多居然还把灌装厂开到了莫斯科。
  当然,天府可乐的灌装厂大部分规模都很小,所以以数量和覆盖率为主。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的灌装厂规模是天府可乐的数十倍,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直营的大型灌装厂就有十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在沪海的申美了。
  从目前整体市场来看,司特公司暂时还达不到可口可乐直接建造和控制大型灌装厂的地步,毕竟这个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这两年司特公司发展很快,效益很好,但同样因为迅猛的发展导致资金问题一直紧巴巴。
  各地建厂,设备引进,大市场的覆盖,新品的推出等等,那个不需要钱的?总经理露丝天天都为资金问题困扰,全国各地都在不断花钱,可花出去的钱要赚回来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
  为了资金问题,露丝曾经建议宋援朝暂时缓一缓扩张脚步,可被宋援朝直接拒绝了。
  宋援朝很清楚现在是最好的发展机会,必须要趁两大可乐巨头还没真正进入中国的机会把企业的基础打扎实,抢夺和覆盖市场形成先手。
  况且健力宝已经虎视眈眈,李经纬正摩拳擦掌要把健力宝做成中国第一饮料巨头,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不进则退,哪怕资金再紧张,司特公司也必须咬牙坚持。
  亏得宋援朝一向重视销售和货款问题,司特公司整体的资金运转虽然紧张,却还是比较良好的。就在上个月,司特公司再一次向银行贷款1000万,用于扩张的投入,这笔款子到了账上就被宋援朝拨分了出去,一转眼就投入到了各地灌装厂了。
  除去灌装厂外,还有方便面产品。
  这一年多,方便面的销量节节上升,通过公司的市场和推广手段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司特的方便面已经是国内方便面市场的老大了。
  可从后世方便面整体市场规模来看,目前全国的方便面销量还远远不够,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为此司特公司针对方便面产品做了一个长远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方便面的产量要继续扩张,从现有的产量至少要翻十番才行,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同样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
  林道远认真听着宋援朝的汇报,时不时微微点头,又或者沉思想着什么。
  等宋援朝汇报完后,林道远又问了几个问题,宋援朝一一回答解释,林道远这才露出了笑容。
  “干的不错,这样的话我也就放心了。”林道远很是欣慰,宋援朝作为自己的女婿担任司特的董事长,他是冒了点风险的,毕竟举贤不避亲这种话只是说说,一旦在实际工作中这么做了很容易被落下把柄。
  但因为对宋援朝的信任,林道远还是这么做的,现在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宋援朝也没让他失望。
  “听说你有想法把公司总部搬到沪海?”
  “有这个考虑,不过这是未来的事了,至少在几年里司特的总部依旧会在金陵,而且未来也有可能在金陵和沪海设置两个总部,一个负责企业经营,一个负责公司战略。”
  林道远微微点头表示明白,对于宋援朝这样的解释他还是满意的。
  作为苏省的高级官员,司特公司是在林道远力排众议的情况下诞生的,当然希望这家公司留在金陵了。一旦总部搬到沪海,那么就代表自己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成了别人家的娃了。
  可林道远也明白,相比金陵,沪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其优势完全不是金陵可比的。
  无论是商业、金融、对外平台和地理位置等,沪海的优势实在是太多了,宋援朝从企业经营角度出发,把总部从金陵迁移到沪海无可非议,可一旦这么做了,对于整个苏省和金陵当地来说却是沉重的打击。
  宋援朝之所以这么回答也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一来几年后林道远还在不在金陵谁都不知道,更大可能是再一次调动工作,无论是去其他地方或者回京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从林道远的年龄来看,几年后他的职位变化是必然的,如果不能再进一步就是退居二线,等到那时候宋援朝就毫无顾虑了,而且靠地方阻拦对他来说也没任何约束力,毕竟司特是合资企业,而且从目前实际的控股情况来看,宋援朝联合应安妮已经完全掌控了司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