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第555节
作者:
怡然 更新:2023-11-26 15:44 字数:2098
方洲院,已经落下门栓。
听到敲门声,婆子以为是大爷又要回院睡,赶紧披了件衣裳去开门。
抬眼一瞧,见是三爷,惊了一跳。
谢知非:“去把大奶奶叫起来。”
“是!”
婆子赶紧跑去叫人。
片刻后,谢知非站在堂屋里,朝谢小花瞄一眼。
“所有人出去,我和大奶奶有重要的话要说,谢总管在门口守着。”
谢小花这时才算明白过来,敢情这小崽子把自己带过来,就是为了防止下人们嚼舌根。
门掩上。
谢知非看着女人眼底的青色,深呼一口气。
“大嫂,庚宋升找到了。”
“叭!”
朱未希手中的茶盅应声而碎。
谢知非一看这个情形,哪里还敢说这人出家当了和尚。
“天一亮,晏姑娘就准备出发去找他,她让你也跟着一道去。那地儿非常冷,大嫂多穿点。”
朱未希一动不动,任由茶水慢慢渗到她的绣花鞋底。
“大哥那头不用担心,左右有我。淮洲更不用担心,老太太、太太疼着呢!”
谢知非见她神情木木的,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有心想安慰几句,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大嫂先收拾,我去大哥那头……”
“三弟。”
朱未希撑着桌角站起来,一步一步走到谢知非面前,然后屈膝福下去。
“大嫂!”
谢知非吓得赶紧伸手扶住。
“不至于,不至于,你赶紧收拾收拾,我去看看大哥,记得多穿点啊!”
三爷几乎是落荒而逃。
逃出老远,还觉得心头堵得慌,气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谢小花胖脸凑过去,“爷,大爷那头要不要去瞅瞅?”
谢知非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两人闹别扭,十有八九是大嫂向大哥说了庚宋升的事情,大哥光听着就受不了,这会大嫂要去见那人……
瞒是瞒不住的,只有实话实说。
可要怎么说呢?
第555章 瓷瓶
再头大,谢知非还是硬着头皮进了书房,并且开门见山。
“哥,庚宋升找到了,在五台山做和尚。”
不给谢而立喘息的机会,他接着又道:“晏三合要立刻去见他,并且要把大嫂也带着。”
这话就像一个拳头打过来,谢而立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后一个拳头接着又打过来。
痛的。
“她个妇道人家,带她去做什么?”
“带她去做什么我不知道,我只是奉命行事,大嫂那头我已经说过了……
“不许去!”谢而立一拍桌子。
“大哥,现在不是闹脾气的时候,庚宋升的事情很可能牵扯到朱老爷的心魔,你忍心朱家人一个个都死绝?”
“你……”
“你是不相信自己,还是不相信大嫂?”
谢知非:“再说了,庚宋升如今都做了和尚,你跟一个和尚计较什么?”
和尚?
谢而立心中冷笑。
这人哪怕落魄做了叫花子,也比做和尚好。
叫花子?
了不得他说动朱远墨丢点钱过去;
和尚?
那女人要牵挂一辈子!
“大哥,你要真舍不得大嫂,我去跟晏三合说。”
谢知非故意往后退一步,“就说大嫂身子弱,禁不起……”
“去,去,去,你只管带她去,现在就带她去。”
谢而立心里憋着一股火,不能把火烧到晏三合头上,只好冲着老三发过去。
谢知非不仅不恼,反而很心疼地看着他。
大嫂嫁给大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哥又何尝不是?
他真正喜欢的人是一个叫南山的丫鬟。
那丫鬟是从外头买来的,长相普通,却异常的聪明伶俐,温柔体贴。
正因为普通,娘很安心的把人放进大哥院里,不曾想两人朝夕相处,竟处出了感情。
娘知道后并不恼,和爹商量着要把人抬成通房。
哪知爹勃然大怒,把娘骂了一通后,第二天就把南山给发卖了。
大哥因为这桩事,生了一场大病,一个月掉了十斤肉,他在边上瞧着都心疼。
世家儿女娶谁,嫁谁,都身不由己,他们夫妻这几年谈不上举案齐眉,却也相敬如宾。
别人不知道,谢知非心里很清楚,因为大嫂的原因,大哥这些年脸上多了一点笑。
如今平白弄出这桩事……
“哥,我就当你同意了?”
谢而立不耐烦的摆摆手,示意他滚蛋。
“哥,明天一早我亲自送大嫂过去。”
“哥,老祖宗和娘那里你可千万不能说。”
谢而立深呼吸,等人走出院子,手用力一拂。
“叭——”
茶盅应声而碎,像砸在了他的心口。
……
朱府。
秘境。
“大哥。”
朱远钊:“谁这么快找到了庚宋升的下落?”
朱远墨微微叹气:“皇太孙殿下。”
空气有一瞬间的凝滞。
所以,大哥匆匆和小裴爷离开,是去见的皇太孙。
“可……”
朱远昊犹豫了一下,他看一眼二哥的神情,也是一脸震惊,于是咬牙道:“老祖宗有规矩,不能私下和皇子皇孙们接触。”
都这个时候了,再守着规矩有什么用?
“我如果不去,那人又怎么会这么快就找到?”
朱远墨眼神发沉:“太孙终究是占了一个嫡字,将来终归是我们朱家的主子,既然是主子,早些晚些又有什么区别?”
朱远钊和朱远昊对视一眼,心说也只能这么宽慰自己了。
“老二。”
“大哥。”
“你跟晏姑娘走这一趟吧。”
朱远钊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大哥衙门里有事走不开,娘那头离不开三弟,自己去最合适。
“成。”
朱远墨站起来,走到他面前,欲言又止。
“哥,有什么话你只管说。”
“让你跟着去,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三兄弟中,你和他最要好,也和大妹最要好,万一……”
朱远墨拍拍老二的肩膀:“你两边都劝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