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妃预备役的年代日常 第132节
作者:雾眠      更新:2024-01-09 15:05      字数:3487
  “你们说是不是?”
  “是是是!”“鹌鹑们”点头如捣蒜。
  赵驷民:“……”他还没痴呆呢。
  他毫不留情的拔出自己的腿,又眼疾手快的一人一口烟袋锅子扣在脑门上:
  “呵呵,你们这帮兔崽子,学会睁眼说瞎话了?”
  “跟我一起去大队办公室,一起想还有啥事没做,做好了的也检查一遍,不弄完这些活儿,哼哼,今儿,谁都不准回去睡觉!”
  说着,他昂扬而去,留下后面蓦然响起的哀嚎声。
  同人不同命,姜娴今天晚上过得快乐极了。
  一回来,大伯母就去灶间生火做饭,说是给她庆祝她得了好成绩。
  顾珩也沾了她的光,两人坐在桌前,吃着咸猪肉片青菜蒸白饭,咸香的肉味、青菜的甘甜配上大米的香气,在寒风渐起的初冬深夜,尤其的香。
  其他人也没去睡,围着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着话。
  煤油灯昏黄的灯光温柔了姜娴的眉眼,包裹着她的心越发柔软,这般的好心情一直持续到她沉沉睡去,陷入在了黑甜乡之中。
  只是第二日,等赵驷民几人一起要和姜娴去公社的时候,姜娴看着面前这几人有一个算一个的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陷入沉思。
  怎么这么巧?
  昨儿个这些人一个都没睡好?
  浑然忘了她是怎么忽悠人家的。
  ……
  在公社得了表彰,奖状什么的,被姜娴随便扔在了角落,她更在意那五十块钱。
  村里人都知道这事儿,背地里议论的不少。
  主要是姜娴如今越发的颠覆原来的形象了,经了徐向彪那事,村里人觉得姜娴简直是母老虎。
  后来,姜娴给人治病的名声越传越远,很快的在十里八乡有了名气,众人又觉得,这小女姜大夫虽然凶了点,但人家是明事理的人啊,那徐家向彪又不是什么好人,她揍他,也是他活该,可是人家心还是好的,瞧瞧,一片仁心向病人呐。
  等到姜娴去省里拿了比赛第一,大部分人关注的重点和姜娴关注的一样,五十块钱呐!
  这是多少钱啊?他们农民若是按一家一个壮劳力算,一年到头在土里刨食,最终要是刨去口粮,能有个十块钱结余,都算是丰年了。
  这小女姜大夫随随便便去唱个歌跳个舞说几句话,就得了五十块?
  这……文化人就是不一样呐,老姜家这是个金闺女呢。
  实打实的,这十里八乡谁比得过姜家姜娴?怎么啥都会啊?随随便便的还能挣钱?
  怎么教的孩子?
  一时间,不仅有不怕死往姜家说亲的人,还有十里八乡有闺女的往姜家凑的,要不是要跟姜娴做朋友,要不,请姜娴教教自家孩子唱歌跳舞,说也想去挣钱的。
  再不然还有拉着李秀英,问怎么教孩子的?有没有速成的秘诀,能不能告诉她们……
  这些细枝末节,倒是并没有影响姜娴持续的好心情。
  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对姜娴来说,这会子深秋初冬,才是收获的季节呢。
  公社的表彰刚过去没多久,广播站对她也有表彰,很是实际,姜娴的工资涨了。
  原本她已经过了三个月学徒期,工资从十八块变成二十一块,粮票从十五斤变成十八斤了,这回她得了这么大的荣誉回来,姚站长又给她向市广播站申请了提升工资的事儿。
  市里有谁啊?有王站长的背书,她涨工资的事儿根本没有遇到阻碍。
  于是,她在丰收公社广播站干了不到一年,工资实现三级跳,直接涨到了三十五块,粮票二十八斤,成了丰收公社广播站建站以来,最平步青云的那一个。
  当然,还不止这些,好事接二连三呢。
  第229章 工作给谁?(一更)
  忙完了秋收,田里的活计算是告一段落了。
  生产队长便把壮劳力聚集起来,趁着冬日,去挖沟渠、挖河道。
  不是特别苦,就和平日上工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凑在一起,大家还能说说话,唠唠嗑,尤其是今年麦收大队是先进大队,这工分的价钱以后势必会涨,今年又算得上丰年,所以大家也挺有奔头的。
  姜娴依旧忙的像陀螺一样。
  上班、和陈阑珊学戏曲、背着药箱给人看病,她没有什么不做的。
  大伯母和二伯母就时常在家感叹。
  大伯母说:“胖丫儿自从病了一场,变的勤劳开朗了许多,人也变得健康了,瞧瞧那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可人的紧,咱们再也不用担心她的身体了,更不用担心她在外面受人欺负了。”
  她不欺负别人,就算好的了。
  二伯母深以为然:“可不是嘛?以前好好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成日就喜欢把自己关在屋里。”
  要她说,以前的姜娴瘦伶伶的,风大一点,她都担心这孩子被吹飞喽,小时候的胖劲儿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倒是好,看起来笔挺的一条,站在那儿,总让她想到河边长着的劲拔杨柳。
  纤美婀娜却韧性十足。
  涨完工资没两天,这一日,姜娴休息,她从外面背着药箱回来,就见她爸和大伯在家呢。
  而且,两人都不大高兴的样子,虽然都在院子里坐着呢,但距离对方远远的,她大伯坐在院子东边,手上拿着烟袋锅子猛吸,她爸坐在院子西头,看天看地就是不看大伯。
  姜娴叫了两人一声,两人一前一后应了她,声音沉沉的,姜娴默了默,这是怎么了?
  她聪明的没有当场问,放下药箱,去了灶间,一边舀水洗手,一边悄声问大伯母:
  “大伯母,他俩咋啦?”说着朝外努努嘴,声音小小的,唯恐被外面听见。
  大伯母利索的烧着水,等大火烧开了,就把一旁的玉米糁子下了进去,用大铜勺搅合搅合,才不以为意的嘁了一声:
  “甭管他们,一会儿就好了。”
  姜娴:“……那到底是为啥子?”总不会无缘无故的生气呗。
  大伯母又去切萝卜,手起刀落麻利的很,还不忘数落两人。
  “幺儿说要养猪,今年不是得了不少油菜籽吗?那些油菜籽打完油后不是剩下不少油菜饼吗?与其卖给旁人卖不上价,说不如咱队里养猪,老头子不同意,说步子不能迈的太大。”
  幺儿等于姜爱国。
  老头子等于姜大伯。
  姜娴站起身,顺手把大伯母一旁杀好的鱼洗洗,今儿的主菜姜娴看出来了,是鱼烧白萝卜,兴许里面还会加点咸菜,一旁的案板上还有豆腐,还有家里存着的晒干的菌子,估计会弄菌子豆腐汤。
  最近大家出门干活,也废力气,大伯母中午这一顿做的尚算丰盛。
  当然……跟姜娴这种大手大脚败家丫头比起来,大伯母抠搜多了。
  姜娴顾不得怂恿大伯母多弄道菜,而是有些惊讶:
  “我爸怎么想起这一茬来了?”
  大伯母耸耸肩,突然冷不丁来了句:“你爸最近愁着呢?”
  姜娴顿时上心了:“怎么啦?”她爸最近为什么而愁?
  她怎么没发现呢?她妈也没提耶。
  “这不是b市在隔壁成波县弄了个农机厂吗?你爸想去呢,不想在公社了。”
  “但你大伯不同意,说他一把年纪了,天天还不安生!”
  这话当时说的时候,恰好弟妹在一旁,以幺儿那个性子,可不就炸锅了。
  姜大伯母想到这儿是哭笑不得,她嫁过来的时候,幺儿那么一点点大,她把他当自己的儿子养大,姜爱国小的时候,成日就跟尾巴一样粘着她。
  长嫂如母,姜大伯母自诩自己算是做到了。
  要说这世上谁最了解姜爱国,姜大伯母自认自己是其中之一。
  老头子脑子不好,居然在秀英面前说爱国“一把年纪”,他肯定不爽了。
  果然吧,幺儿就别扭起来了,老头子说什么,他就跟他唱反调。
  兄弟俩就别扭上了。
  今天,爱国回来说养猪的事情,老头子估计心里也有气,所以两人又一言不合吵起来了。
  姜娴一听眨眨眼,没意会到姜大伯母内涵的她爸是因为“一把年纪”而生气的这个点。
  不过她理出了一个简单的逻辑,她爸想去农机厂,被她大伯阻止了,然后两人就有点掐上了,这回,她爸又提了养猪的事儿,一言不合两人又掐上了,于是就演变成现在一个不理一个的局面。
  姜娴:“……”姜小七姜小八都不这么干了。
  冷战?好有出息哦。
  其实,她觉得她还是有点理解姜大伯父的,大伯父这人求稳心切,在他看来,她爸的儿女也都大了,在拖拉机队待着,也不算苦,还有工资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爸在拖拉机队是老师傅了,工钱可不差。
  这年头,拿工钱就跟吃皇粮一样,那是多好的工作啊,有必要再折腾么?
  不过,姜娴倒是觉得,她爸这般也没什么不好的。
  她算是看出来了,小老六像谁啊?像她爸呢,有一颗野马的心。
  撇开亲情的因素,便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姜娴都得说一声,她爸是个好男人。
  在家对老婆很好,当然这好像是姜家的传统,在外,姜爱国同志不仅自学会了开拖拉机,他还会修拖拉机。
  前几日,他和顾珩聊上了,一人聊修拖拉机,一人聊修船,竟然意外的聊的都挺高兴。
  姜娴还是支持她爸的,她爸四十都不到呢,想去厂里就去呗,反正他们兄妹几个都自食其力了,他怎么开心怎么来呗。
  省得一直惦记着那农机厂,还不如去试试呢。
  姜娴趁着大伯母不注意,挖了一汤匙油到锅里,然后快速把收拾干净的葱姜蒜和鱼扔进锅里,按大伯母的意思,她红烧鱼是不放油的。
  在大伯母要抱怨她之际,姜娴掐着点,精准的迅速打断:
  “对了,那我爸要是能去成农机厂,那现在的拖拉机手的工作给谁顶啊?”
  第230章 他妹(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