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26节
作者:理振      更新:2024-09-06 16:43      字数:4639
  这一日,正是冬至。
  地球一年的公转周期到了这一天,刚好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格外清晰刺眼的阳光照映祭台,让朱由榔面前琉冕闪闪发亮。
  玄色十二章衮服更显庄严肃穆,站在众人瞩目的最高处,更有威势。
  朱由榔张开绣帛祭文,朗声念道
  “不孝子孙由榔,率皇明百官谨祭于吾太祖皇帝之灵。”
  “昔以国族不幸,皇纲覆坠,乱臣贼子皆引虎狼以危中国,遂使大地陆沈,中原板荡。朝堂之地,行省之间,非复吾有,异族因得以盘据,灵秀之胄,杂以腥膻。”
  “由榔不肖,藉太祖威灵,默为呵护,君臣用命,百姓归心,率貔貅之众,募敢死之师。俱怀合辙之欢,引阵云而野战。六甲运孤虚之术,三宫显天一之神。张旗鼓于桂北,斩首逾万,振旌节于湖畔,克获贼酋,白刃交锋,横尸遍野。残烬星散,雾卷北奔。江南各省,次第收复。谨依吾祖遗烈,定鼎金陵。”
  “敬于文奉还旆之后,贡宗祖兆民,惟我祖高皇帝实鉴临之。敬献!”
  “锃!”
  一声齐刷刷光芒闪过,冬至日阳光之下,冷锋断然
  博洛、刘良佐为首共两百四十五名查证直接参与扬州、嘉定、江阴屠城的满清军官,血溅当场,尸首分离。
  新时代,就这样拉开序幕。
  第二卷 再祭孝陵 完
  第三卷 坐断东南
  第1章 风波将起(上)
  冬日的南京城,并未像北方那般萧索起来,反而由于天子与朝廷的到来,变得更加热闹。
  毕竟随着天子銮驾回到南京,随之而来的,还有大大小小文武百官们,足足上千人,以及卫戍京师的军队,官员、将士的家属,这些新的常住人口,都成为了被清廷严酷压制,现在得以解放的商业活动,空前扩大的消费市场。
  冬至以后,朱由榔下旨解除南京宵禁,不再限制城内外一切工商活动,甚至还让内阁出台法令,规范行市。
  明末时期的江南地区,城乡间农副产品贸易和城市小工商已经相当繁荣了,冬至一过,便快到新年,今岁的年节格外喧闹。
  二三十万从湖广、江西、两广各地征发的民夫已经被遣返回乡,作为报酬,光烈三年的夏秋两税,这数省之地都会减免超过百万石粮税。
  同时,虽然已经拿下了整个江南,但光烈二年制定的粮税政策依旧保持不变,朝廷税收额度不会超过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政时期,并且废除一条鞭法,统一纳粮,免除丁口徭役钱。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稍显麻烦了,按理来说,不仅仅只是以“减负养民”为主旨的税收政策要执行,同时以抑制兼并为目标的“四清新政”,重新丈量清算土地、清算苛捐杂税、清算劳役派遣、清查减租减息要一并实施。
  但内阁却表示,人手不够了。
  是的,过去光烈朝廷掌握的地盘看似不小,但事实上除了湖广以外,其余两广、云贵都并非这个时代的人口、农业重地,而江南虽然还没一个湖广大,但论及经济体量、人口规模,却比湖广和两广加起来还多。
  原本勉强够用的官吏储备一下子就捉襟见肘起来,明眼的江南士子们纷纷翘首以盼,大家都知道,过不了多久,新朝廷就得开科取士,选用官吏了。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这个关键节点,朱由榔并未像以前的皇帝那样,动荡之后,广开“恩科”,迅速从士绅统治阶级后备军们汲取新生力量,填补空缺。
  而是果断开起了历史倒车,学明初的朱元璋,搞起了征辟制。
  朱由榔也没明说不搞科举,但至少眼下恩科是没戏了,这顿时让原本期待无限的士绅们陷入迷惘恐慌。
  但朱由榔做得很巧妙,他虽然未开恩科,但在征辟过程中,却也没有绕过江南士绅,相反,如陈子龙等一批参与过抗清事业的,东林复社的中坚人物被应召入朝,一下子就把原本利益一致的士人们分裂开来,就算要喷,首先也是喷陈子龙、姜曰广之流如何“谄媚献上”,其实就是吃不到葡萄酸而已。
  另一方面,让士人们更为矛盾的是,朱由榔却也没有展现出像朱元璋那种想打压文官的想法,恰恰相反,朱由榔在新年来临之际,做了一个震动整个大明朝堂和士林的制度改革。
  有明一朝,内阁属于皇帝的“秘书机构”,其任免是相当随意的,而且所谓内阁职务,并非一个官员的主要职务,往往阁臣都是尚书、侍郎兼任。
  但等局势稳定,堵胤锡、姜曰广两个新进阁臣回到京师后,朱由榔下旨,从此后,内阁辅臣不得兼任六部官职,六部尚书可以列席内阁会议,发表意见,但最终决策权由内阁决定。并且阁臣任免,必须由皇帝明发大诏,于大朝会之上郑重其事的进行,其中首辅的任免,还需告于太庙,所谓“宣麻拜相”。
  要知道,朱由榔可是废了司礼监的,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大明朝廷的中枢决策权都聚于内阁之手,内阁辅臣不再只是作为皇帝的秘书或者顾问而存在,而是变成名副其实的——宰相。
  明初废除了两百年之久的宰相制度卷土重来。
  故而,文官士人们的心情相当复杂,一方面,宰相制度的恢复,意味着文官将真正有了可以获得主宰国家权利的可能,就如同汉朝的丞相、唐朝的三省、宋朝的中书门下,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可以和皇权抗礼的存在。
  但另一方面,朱由榔又表现出对江南士绅集团的明显排斥或者说警惕,对于文官集团的戒心,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的。
  这位年轻的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
  -------------------------------------
  再过两日便是除夕,即使到了夜里,南京城中格外热闹,没了宵禁,城中许多富贵人家开始“报复性消费”,倒是养活了不少沿街小贩,和入城贩卖农副产品的农夫。
  灯火烁烁,犹如星星点点,铺满整个南京
  紫禁城华盖殿外,朱由榔披着皇后给的披风,站立在殿外宽阔的玉阶之上,年轻的天子身姿挺拔,那大概遗传于万历的容貌相当不俗,再加三载砥砺,却是威势凛然。
  奉天殿被毁后,本来按照瞿式耜他们的想法,应当马上重建,朱由榔却是让缓缓,修宫殿这事费钱费力,眼下江南初定,有的是花钱地方,干嘛浪费在这?先把空地清理出来,以后再盖也来得及,反正奉天殿用处也不多,大朝会暂时改在谨身殿便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朱由榔这个天子其他不言,“勤俭”二字是满朝公认,和崇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入南京以后,坚决拒绝了下面招纳宫女、内侍的建议,只带着原本肇庆那少得可怜的后宫,宫女太监加一块连三百人都不到,其中一小半还被打发去服侍太后,让原本就宽阔的南京宫城显得空旷不堪。
  至于内帑私财,废除皇庄之后,便只剩下海务公司的股份收入,虽然也不少,但朱由榔基本都是用作亲自抚恤牺牲将士家属,一到南京,便专门从内帑中拿出两万两,将肇庆的忠烈祠迁到南京,并且扩大,增录此战中牺牲将士姓名。
  而对于自己,朱由榔带着皇后,一众宫女内侍们,竟是在原本荒芜御花园开辟池塘田地,种些时蔬瓜果。
  这一番动作,让素来以能喷、敢喷成名的文官士人们都不知如何下嘴。
  身后,刚刚结束今日内阁工作的瞿式耜见天子在此,却是走了过来,三年来,这位首辅见证朱由榔一步步成长,虽名为君臣,但感情上,颇有些长辈与子侄的情分在,这倒与历史上永历帝和瞿式耜的关系差不多。
  “瞿卿不回去休息吗?”
  朱由榔见瞿式耜过来,关切道
  瞿式耜只是抚须笑道
  “臣还没到吕阁老那个年纪呢,不过这几日见陛下喜欢在这华盖高处眺望,颇有些疑惑罢了。”
  朱由榔轻笑,摇了摇头
  “没什么心思,只是有点憋闷,刚来时还没什么,只觉得忙了这么久,总算能休息了,结果住了几天,就觉得憋得慌,以前在肇庆时,那丽谯楼多大点?要么在府衙批奏章、开会,要么出城与将士们训练,闲时还能带着亲兵,跑到乡下、跑到海边,看看耕田,看看港口,后面更是征战在外,马不解鞍。”
  “如今突然闲下来,前两日还想找个地方跑马练箭,可一眼望到这些看不完的宫阁殿宇,就觉得没什么意思,死沉沉的,唯有这华盖殿够高,还能望得见南京城内的灯火景象。”
  瞿式耜先是愣了愣,而后略有所思地道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这次改革内阁,要重定汉唐宰相之制,便是担心日后君王,若至此长于深宫中,纵使手握宪纲,却还不如让宰相秉政,是这样吗?”
  朱由榔却是缓缓摇头,望了瞿式耜一眼,叹息道
  “是,也不是。”
  第2章 风波将起(下)
  瞿式耜顿时疑惑
  朱由榔轻声问道
  “瞿卿,你知道朕刚刚踏进这紫禁城时,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瞿式耜不好回答,但也不难猜,所谓天子功业,无非那种统御天下,克敌还师的无上荣耀感
  “陛下光复社稷,功成中兴,自矜一些也没什么。”
  朱由榔却是叹息道
  “那时候,朕心中只是想,走到这一步,到底死了多少人啊?”
  瞿式耜一时无言
  “朕知道,那些个大臣、士子们都在猜,这天子是想干嘛?是要分化士绅,好把握大权呢,还是想什么其他权术手段,制衡朝堂。”
  “其实朕想得没这么复杂,我就是觉得,一路走到今天,死了这么多人,流了这么多血,却还要回到那条老路上,是不是太对不起他们了?”
  瞿式耜斟酌劝道
  “可陛下,事急则败,事缓则圆,还得一步步来啊。”
  他知道天子担心什么,肇庆那里,能实行新政,不代表江南也能,江南士绅们之所以愿意支持你朱由榔,很大程度就是盼望夺回曾经失去的特权。这是担心朱由榔上头,真就直接和士绅集团开战,届时得不偿失。
  朱由榔颔首道
  “朕知道,所以才想了这个拉一派打一派的法子,科举肯定是要搞的,但不是现在,现在开什么恩科,江南立马就会重新变成士绅们的天下,什么新政,还能弄下去?”
  “我知道瞿卿你心中有疑惑,吕卿年迈,身体也不怎么好,最多一两年就要退下去,朕今日却还让他接替你的光复军大都督府长史之任。”
  这是今日早上朱由榔下旨做得变动,原本瞿式耜除首辅外还兼任光复军大都督府长史,如今却是转给了眼看不久就要退任的吕大器,瞿式耜倒没什么失望之类,毕竟内阁改制后,他这个首辅就是名副其实的丞相,不缺这点权力。
  但天子这番决定,却让人很难看懂,不过瞿式耜何等老辣,稍加思索便明悟了。
  “陛下是想让一个有争议的人接替吕阁老的位子,所以这个长史其实不是给吕阁老的,而是给后面那人的。”
  可是,是谁呢?
  文安之、张家玉,还是陈邦彦?可是这些人就算继任辅臣,虽说可能有争议,但也合乎常规啊?
  朱由榔看向自己的首辅,悠悠道
  “瞿卿,你我君臣相知,我素来不会瞒你,你说的不错,的确是有争议,而且争议不小,所以才行此迂回。”
  “朕想……让军中帅臣入阁!”
  此言一出,犹如晴天霹雳,纵使瞿式耜数十年宦海沉浮,都差点没反应过来,如今战事未尽,很明显,朱由榔的意思绝不是让某个军中将帅转为文职,从让吕大器兼任大都督府职务就能看出,朱由榔的意思是,这个武将,入阁后,依旧担任军职。
  事实上,汉朝、唐朝,出将入相的例子数不胜数,尤其是汉代,大将军、车骑将军不仅是军职,同时也是政治身份,是可以参与到决策当中的。
  但宋代以后,武将便被排除到决策层之外,沦为工具人,到了明代,废除宰相后,前期大家都没完整决策权,只能围绕在皇帝身边,后期则是文官与宦官分权,武将依旧没有存在感。
  而朱由榔要做的,居然是要把武将拉回决策层,也就是大明朝,要有一位武将的内阁阁臣!
  瞿式耜缓了好半晌,才连忙道
  “陛下,这阁臣属于文职啊,如何能授予武将?便是授予,也应当先将其人转为文职,再行提拔。”
  “这就是朕想说的,从来都说宰相、内阁属于文官,可明眼人都知道,你们才是拿主意的人,凡军资供应、粮饷征集、将佐调动,难道不还得听内阁决策吗?既然内阁也要管军事,就不是纯粹的文官机构,而得是一个文武并有的议事之所!”
  朱由榔的野心远比瞿式耜想象的要大,他不只是要通过此举来改变文贵武贱的畸形政治生态,而是想通过一步步的尝试,将明朝所谓的“内阁”,改造成真正的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