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作者:南方赤火      更新:2023-03-12 08:11      字数:4302
  方琼道:“中秋后正好旬休,旬休过后又逢老侯爷寿辰,他想让你过去凑个热闹,说好些时日没有瞻仰圣容了。”
  王放嗤笑了声,指风拂响案上银铃,命隔得远远的左右把折子搬过来。
  “莫说是你,我也是不信的,老爷子要瞻仰我都替他瞻的眼花。”
  王放回忆了片刻:“伯伯身体好些了?我过去就是。”
  方琼叹道:“好什么,人老了,总归是那样。”
  王放笑道:“宣泽,他又催你了?”
  “不急,你还没被底下那帮大臣催呢,老爷子自是要先为你鞠躬尽瘁的。”
  他眼睫一动,抬眸道:“叫他们催罢,反正与我听不听无关。倒是你得上心了,侯爷要我过去,无非就是那几样事,你想好了尽早和我通气,免得对质时出错。”
  方琼的语气忽地郑重起来,斟酌道:“我怕你不肯去,才待到现在。然你愿来,对我们来说便再好不过。”
  他心里终于落下一块大石,站起身极快地不辞而去。
  刘太宰受了小公主恳求,早早来到明水苑大门外,宫女黄门纷纷让道,他遂一路无阻地至外殿待入。
  方公子与他擦身而过,他弯腰行礼,公子却行色匆匆地走下台阶,唤了长随乘车离宫。司礼提督年近古稀,眼光却老而弥辣,一瞟辄知他心事如潮。
  刘太宰进暖阁里时,座上人已丢了一叠奏章在地上,都是得了圣眷的。奏折一本本往上摞,塔似的磊得整整齐齐,笔直地伫在案旁。这是今上做东朝时留下的习惯,言官谏了多次,总成微风刮过。
  “阿公何事需禀?”
  王放一目十行地扫文书,扬手间地上转眼就又多了一堆白色。他动作迅速,那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就像是每一本只看几个字而已,然而朱批也给足了上书臣工面子。
  他一面批一面问道:“宣泽回府了?”
  刘太宰怕打扰他,勉力压下咳嗽,缓了一会儿方道:“公子应是回府交差了,陛下答应他要去端阳侯府?”
  王放面容沉静,停笔道:“上次去祝寿还是五年前,阿公记得罢。老侯爷身子是好不了了,我理应去探望探望。”
  刘太宰垂首应是,慢慢道:“陛下想去就去吧,宫中无人会拦了。”
  王放重重合上最后一本奏章,将它扔进框内留中。
  “阿公可知这上面写了什么?我倒后悔应这桩差事了。宣泽打的好算盘。”
  刘太宰咳了声:“老侯爷如何打算的?”
  王放沉思片刻,只道:“没什么打算。 ”
  刘太宰知晓今上言及旧事心绪不佳,便转而躬身把小公主偷懒的请求陈于御前。
  王放以手抵额道:“都知以后无需再向朕提。”
  刘太宰即垂了眼,应诺退下,使了个眼色召来樊七。他前脚方出门,却听王放在后头不高不低地追了一句:
  “都知身体不适,且先歇上几天。”
  樊七补了缺,待到孱弱的老人踏出明水苑,小心翼翼地续上茶,道:“陛下,卫婕妤传话来,说好些日子未见圣面,在银烛斋备了小宴,不知陛下晚上可忙于国事。”
  王放啜茶道:“你们这些司礼秉笔,应向她好好学些手段,消息灵通才是正紧。”
  樊七只得应是,今上又道:“朕一封批过的折子还未送出,婕妤倒比你们手脚还快。”
  樊七撑起一副笑脸,温言道:“陛下,今日仿佛是卫婕妤生辰,她思念陛下也是人之常情。”
  王放将那杯茶水朝地毯翘起的边上倾下去,看着卷起的细毛服帖在地,唇角微扬:“常情都常到国事上去了,朕有兴致让她红.袖添香么?”
  樊七侍奉已久,揣度今上还真有可能有这个兴致,果不其然地得了一句:“循时摆驾。”
  当晚,西宫银烛斋好风如水,烟波濛濛。临水的楼阁中只漏出几星琉璃灯火,衬得夜景隔纱,月色撩人。
  卫清妍薄薄的宫裙进了风,丝罗带飘出了身旁打开的花窗,她轻轻抬手捻起,却触到了一另只温热的手。 她温顺地坐在小凳上,任自己玉雕似的柔荑被对面倾身过来的男人握住。
  她在这咫尺的距离里不可避免地看到了他的眼睛,柔和轻悄的目光又在他的脸上停留了片刻,终是敛了羽睫。红晕一点点地漫了上来,隐在发间的晚山黛色浅浅,更衬得白玉般的面颊染出珊瑚艳色。
  小桌上几样清淡菜肴,一壶陈年桂花酿,均是民间饮食。
  “臣妾替陛下斟酒。”
  卫清妍执起壶,姿态娴雅地往杯中倒入琼浆玉液,犹如一幅举世无双的美人画。
  王放淡淡欣赏着这幅画,手中的柔荑欲抽离,却被他使了两分力气攥住。卫清妍侧过宛若月下盛放杏花的面容,低低唤了陛下,顺势将那酒壶“啪嗒”一松,身子一软便滑到了他怀里。
  女子愈发羞赧,葱管似的指头压在男人的袖口,凉凉地沁在肌肤上。她颤颤抬眼,秋水盈盈的波光好似要将人溺在那一泓泉涧里。
  王放略略低头,目色也如夜色笼着烟气,在她垂下的发上仿佛微醺地“嗯”了一声。
  卫清妍注视着他风华粲然的容貌,眸中闪过一丝俏皮,纤手点了点他的喉结,沿着脖子平滑的线条一路向下,掠过了领子下形状优美的锁骨。
  王放握着她的左手,慢慢地划到腰间的丝带上,卫清妍埋在他的胸前不敢再动,只是闭目咬唇,心跳得极快。
  “婕妤这里燃的是什么香?”
  卫清妍呼吸着他衣上清新的露水气息,有些懒懒地道:“是陛下赐给臣妾的流珠香,臣妾今日第一次试着用……陛下喜欢么?”
  王放温香软玉在怀,笑道:“喜欢。”见她笑颜如花,端的是倾城难得,又压低了嗓音道:“朕的东西自然是最好的。”
  卫清妍贴着他蹭了蹭,半是推拒半是迫切地凑到他耳边说了几个字。
  王放道:“你说去榻上?”
  卫清妍愣了愣,随即烧红了整张脸,伏在他肩上佯作咬了一口。
  他打横抱起她,大步往里间走去。
  侍女早已备好熏香热水,三支烛火在架子上跳动,清澈的月光驱散了房内的昏暗。
  卫清妍双脚落地,环抱住他的腰,开始解他的外袍。
  王放转了个身,将她一把推入帐中,自己站在榻边三尺远。
  卫清妍立刻感到气氛不对,慌忙探出帐跪在他脚边,期期艾艾道:“陛下……”
  王放柔声道:“阿妍莫要怕。”手中已多了一枚银剪,闲闲地在蜡烛的光晕里剪了几刀。
  他剪烛的手在橘色的辉芒里显得肤质柔软,正如他的声音。剪刀在修长的指间灵巧地旋转着,而后一拂广袖,那仅有的三支烛火就倏地灭得一干二净。
  月光冷冷地洒满室内。
  卫清妍自知瞒不过,伏首恳求道:“臣妾逾越,请陛下责罚!可陛下不能……”
  王放的眼神如利刃,慢条斯理地在脚畔匍匐的人身上碾过去。他不紧不慢道:
  “不能什么?”
  卫清妍下定决心,咬牙道:“陛下莫要忘了卫氏,清妍求陛下万勿宽赦有罪之人。”
  王放忽地一笑,俯下身用剪刀抬起卫清妍如雕如琢的下巴,徐徐道:
  “婕妤识得大体。谁是有罪之人?”
  卫清妍字字清晰:“端阳候。”
  忽地只见一缕血丝从美人的下颔缓缓滴落。卫清妍用尽全力堵住将脱出口的尖叫,抖着手摸到了一道狭长的伤口,颊上瞬间血色全无。
  王放微叹道:“婕妤又何必如此。朕本以为你已经忘了,旧事重提,原是那些迂腐的老臣才不得已做的事。”
  卫清妍双目含泪:“陛下能忘记么?”她哽咽了两下,语声铮然:“陛下能忘记卫氏一百七十三口是怎么一夜之间全被灭杀的么!当年端阳候作伪证保下宋家庶子、促成先帝错断的作为清妍绝不敢忘!”
  王放只剩冷笑,道:“消息来得倒快。不过朕无暇陪婕妤回忆往事,婕妤知道的不比朕少,但也绝不比朕多。至于卫氏当年如何,婕妤当朕也被外逐出京了么!”
  卫清妍不甘心道:“陛下……那是陛下的外祖家啊!陛下的母妃——”
  剪刀已然抵入皮肉三分,卫清妍心中发憷,铺天盖地的疲惫和委屈使她委顿在地。她细细抽泣着,泪如泉涌,指缝里流出了刺目的红。
  王放冷眼看着那滩血迹道:“你是卫家的庶女,朕保你一命又升你作个婕妤,已是做到极致。”
  卫清妍拭了泪,摇首低笑道:“臣妾知道。”
  王放的目光越过窗外平静的湖水,道:“望你真的知道。”说罢,把银剪一撤,鲜血顿时沾满了刀柄和手指。
  他绕过卫清妍走到榻前,掀开丝被,地上蜷缩的人眼睁睁看他在空中平举着手,血液一滴一滴,落在榻中央洁白的棉布上。
  王放的指骨格外匀称,她的血在他光洁的指甲上红得妖艳,像在这秋夜里凌空绽开的一朵早梅。
  卫清妍凄然合目,她知道他从今以后再不愿碰她。今夜她丢失的不只是少的可怜的情谊,还有在他眼中不值一提的自尊。
  王放不知何时来到她耳边,做全了耳鬓厮磨:
  “婕妤要明白,朕从来就不是念旧的人。”
  他扬手将散开的外袍丢在地上,径直离去。
  *
  樊七等待多时,见今上神色冰冷,便知卫婕妤出了事。这卫婕妤原是尚书千金,小时候跟着女眷见过几面圣颜,今上纳妃时又跟着寥寥几位佳丽一同充了后宫,因端顺太后的关系,圣眷一直昌隆,今日不知怎么拨了逆鳞,竟惹得今上深夜回沉香殿安歇。
  樊七拿来小黄门手上的披风要给他披着,今上却不欲让人碰到一片衣角,只吩咐准备好热水沐浴。好就好在樊七动作奇快,沉香殿里引入温泉,凿地为池,本也十分方便。
  王放留下樊七问道:“今日世子是否直接离宫?”
  樊七想了想道:“世子是直接出景华门的。”
  景华门在西,是距西宫最近的门。
  又道:“陆提督看到小宫女跑前跑后失了礼数,还教训了几句,说宫女不便与外人搭话,赶去领罚了。”
  王放示意他退下。
  宫内尽知今上作息规律,晚不过二更睡,若过了就整夜不眠。王放坐在案前等着又一个长夜燃尽,刘太宰不放心,端着点心沉默地陪侍。
  王放道:“阿公回去躺一躺,我无事。”
  刘太宰摇了摇头,白色的眉梢一挑:“陛下睡不着,也需眯一会儿。”
  王放望着月亮道:“马上就到中秋了。”
  刘太宰见他语气清恻,搜肠刮肚一阵,哑声轻唱道:“嗯……月既没,露欲晞,岁方晏,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摇头晃脑,正是在今上小时候过节逗他的场景。
  案后传来声笑,王放撑着头,和从前一样边打着拍子边说:“我没有玉璧,阿公。”
  大概人年幼时总喜欢这些伤春悲秋的诗词歌赋,以证明自己不是个小孩子。刘太宰腰背疼痛,又剧烈地咳起来,王放揉揉太阳穴,传召御医送提督回去。
  晓星已亮,王放灭了灯,借熹微的天光看着掌心的玉佩。玉佩不大,样式简单,晶莹剔透得能滤出一汪碧水。这是方氏做玉石生意时弄到手的最好的料子,老侯爷当做生辰礼物送了他。他记得很小的时候到侯府里去,伯伯比父皇还要疼他,因为他喜欢看他们打算盘,不管多复杂的手法都能过目不忘,连宣泽都没有他速度快。
  但后来,镇国将军府和吏部尚书府因谋反被抄,牵连官员无数,他最敬重的先生也被一纸诏书放去南安,一去就是九年。他与端阳候的关系在诸事发生后,实则远远不如表面上看起来融洽。
  方琼的意思他懂,用一个卫清妍反激他坚定决心,可是这么多年,他未免也太不放心自己了。他最恨的就是食言,也从未不践诺。
  今日的最后一封折子上,言官上谏:商贾参政,绝非益事,外戚祸国,自古犹然。愿陛下收贩盐权,以正纲纪,以防祸事。端阳侯府势大根深,没有默许,哪个出入官场十几年的御史敢递上这种论调?方氏终于忍不住了。